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11
典故
6
词典
186
佛典
7
其它
12
共186,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纾缓
一缓
楼缓
阐缓
停缓
徐缓
蠲缓
延缓
缓商
缓留
缓解
赊缓
款缓
闲缓
缓议
《漢語大詞典》:
纾缓(紓緩)
宽缓;使宽缓。 明 贾仲名
《萧淑兰》
第四折:“舞态轻盈,歌声紓缓。”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卷四:“其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絶,然中自紓缓,无餘法而有餘味。” 平心
《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 康熙帝 的一切纾缓社会矛盾的策略和设施,并没有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分類:
宽缓
《骈字类编》:
一缓(一缓)
诗:有兔爰爰,雉离于罗。传:爰爰,缓意。言为政有缓有急,用心之不均。疏:兔言缓,则雉为急矣;雉言在罗,则兔无拘制矣。举一缓一急之物,故知喻政有缓急,用心之不均也。
《国语辞典》:
楼缓(楼缓)
拼音:
lóu huǎn
人名。战国时魏人,魏文侯弟,生卒年不详。曾任魏相。又曾仕于赵,武灵王时欲将汉服变为胡服,群臣反对,唯他独排众议称善。
分类:
人名
魏文侯
《國語辭典》:
阐缓(闡緩)
拼音:
chǎn huǎn
舒缓。《文选。马融。长笛赋》:「安翔骀荡,从容阐缓。」
分類:
宽舒
舒和
和缓
《漢語大詞典》:
停缓(停緩)
(1).停留缓行。
《
北齐书·后主纪
》
:“太上皇既至 青州 ,即为入 陈 之计。而 高阿那肱 召 周 军,约生致 齐 主,而屡使人告言:贼军已远,已令人烧断桥路。太上所以停缓。”
(2).停滞缓慢。
《
隋书·牛弘传
》
:“ 弘 在吏部,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有所进用,竝多称职。”
分類:
停留
停滞
滞缓
缓慢
缓行
《國語辭典》:
徐缓(徐緩)
拼音:
xú huǎn
1.缓慢。如:「他说起话来语调徐缓,用词倒是十分得体,立场也非常坚定。」
2.延缓。《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邓艾》:「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
分類:
徐缓
缓慢
延缓
《漢語大詞典》:
蠲缓(蠲緩)
指免征或缓征赋税。
《
清史稿·宣宗纪一
》
:“蠲缓 奉天 、 寧远 等三州厅额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
:“秋收时,復将灾歉之区,委员復勘明确,分别蠲缓。”
分類:
免征
缓征
征赋
赋税
《國語辭典》:
延缓(延緩)
拼音:
yán huǎn
延迟、延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及至请他到家,故意要延缓,却像没甚要紧。」
分類:
延缓
缓慢
拖延
推迟
《韵府拾遗 阳韵》:
缓商(缓商)
利登诗:缓商,同宫不再抚。
《漢語大詞典》:
缓留(緩留)
缓慢迟钝。 汉
王充
《
论衡·物势
》
:“利剑长戟,手足健疾者胜,顿刀短矛,手足缓留者负。”
分類:
缓慢
迟钝
《漢語大詞典》:
缓解
使丧失锋芒;使钝。例如:稍微缓解了公众不满情绪的锐势。
疾病、痛苦等的减轻
分類:
缓解
疾病
丧失
痛苦
锋芒
减轻
《漢語大詞典》:
赊缓(賒緩)
迟缓;缓慢。
《魏书·高祖纪下》
:“今若待三考然后黜陟,可黜者不足为迟,可进者大成赊缓。”
《
旧唐书·陆贽传
》
:“徼倖者犹患还期之赊缓。”
分類:
迟缓
缓慢
《漢語大詞典》:
款缓(款緩)
(1).徐行貌。 唐
元稹
《野节鞭》
诗:“春来信马头,款缓花前轡。”
(2).延缓,延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
卷四:“今衅已成, 代北 各屯兵马境上,争论逾年未决。横使再至,事归朝廷自当之,则恐理难款缓,便要可否。”
分類:
徐行
延缓
徐行貌
延迟
《漢語大詞典》:
闲缓(閒緩)
亦作“闲缓”。 懒散迟缓。
《
北史·李公绪传
》
:“﹝ 李概 ﹞闲缓不任事,每被讥訶。”
分類:
懒散
迟缓
《国语辞典》:
缓议(缓议)
拼音:
huǎn yì
暂不讨论或等以后再商议。《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前月底刚刚议定,偏偏出了冯家的事,只得搁下缓议。」
分类:
讨论
商议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