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爪哇  拼音:zhǎo wā
1.岛名。参见「爪哇岛」条。
2.一种由美国升阳电脑公司所研发的网际网路网页编写语言。为英文Java的音译。可以使网页由静态变为动态,产生生动活泼的画面效果。安全性高且易学习,因此风行网路世界。「爪哇」是根据一种咖啡品牌命名。
《國語辭典》:千字文  拼音:qiān zì wén
1.书名。南朝梁周兴嗣所撰,传说是集王羲之字,以一千个不同的单字所写成,每四字一句,隔句押韵,以便于背诵,是旧时儿童启蒙时必读的书。
2.晋王羲之有〈千字文帖〉,后代书法家如隋释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均有临本,其中以释智永的临池功夫最深,温厚古雅,别具面目;而释怀素所书小草〈千字文〉,藏奇崛于平正之内,为唐代中叶今草的代表作。
《國語辭典》:教科书(教科書)  拼音:jiào kē shū
教学活动中,在一定范围内,专门编写给学生上课用的课本。
《國語辭典》:编剧(編劇)  拼音:biān jù
1.编写剧本。如:「一出戏的情节是否紧凑动人,端视编剧技巧的优劣。」
2.制作、编写剧本的人。如:「他是个名编剧,写的几出戏都颇受欢迎。」
《漢語大詞典》:秽笔(穢筆)
谓凭个人好恶,不符事实地编写史书。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窃以 魏 晋 诸人标致殊甚,一经秽笔,反不标致。”
《國語辭典》:纲鉴(綱鑑)  拼音:gāng jiàn
明、清的学者采用朱熹通鉴纲目的方式编纂史书,称为「纲鉴」。如王世真《纲鉴》、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
《国语辞典》:格林童话(格林童话)  拼音:gé lín tóng huà
书名。为德国格林兄弟蒐集编写的童话故事集。文笔流畅清雅,甚受儿童欢迎。
《国语辞典》:改编剧本(改编剧本)  拼音:gǎi biān jù běn
将小说等文学著作编写成剧本,以便搬上舞台表演。
《国语辞典》:次程式  拼音:cì chéng shì
程式设计时,常将使用次數频繁的某一段程式单独编写并赋予名称,当需要使用时呼叫该名称,执行完毕后再返回主程式继续执行。如此安排可方便程式的设计和除错。也称为「子程式」或「副程式」。
《漢語大詞典》:纂拟(纂擬)
编写草拟。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第二节:“自筹备年限缩短以后,朝旨派 溥伦 、 载泽 纂拟宪法。”
分類:编写草拟
《国语辞典》:目录卡(目录卡)  拼音:mù lù kǎ
用来编写目录的小卡片。
分类:编写卡片
《国语辞典》:新闻界(新闻界)  拼音:xīn wén jiè
采集、编写及刊播新闻行业的总称。主要包括通讯社、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际网路、新媒体等行业。
《国语辞典》:清史稿  拼音:qīng shǐ gǎo
书名。由清史馆编写的清代历史未定稿。比照正史体例分纪、志、表、传四部分。但因匆忙付梓,致使体例不一,繁简失当。
《漢語大詞典》:编译程序
一种翻译程序。能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翻译后的目标程序并不一定马上送入计算机中执行。需用多条语句才能对应一句源程序的语句。
《漢語大詞典》:才人书会(才人書會)
宋 元 才人组织的团体,专门从事编写戏剧、曲词、小说等活动。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专,这的是才人书会剗新编。”参见“ 才人 ”。
《國語辭典》:才人  拼音:cái rén
1.有才华、才能的人。汉。王充《论衡。书解》:「故才人能令其行可尊,不能使人必沫己。」
2.宫中女官的名称,汉代始设置。唐。杜甫〈哀江头〉诗:「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齧黄金勒。」也作「材人」。
3.宋元时称编写剧曲、话本的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专,这的是才人书会刬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