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疑网(疑網)
(1).佛教语。四恶之一。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除惑箭而断爱枝,销恚刀而解疑网。”法苑珠林卷九七:“佛言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破戒;二疑网;三邪见;四慳悋。”
(2).谓众多疑念,致人困惑不能解脱,犹遭罗网。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中散》:“时闻正论除疑网,每读高辞折慢幢。” 明 李贽 《赞刘谐》:“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餘,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不久且穿透了万重疑网,反射出一心苗的光焰来。”
《漢語大詞典》:重罗(重羅)
(1).重重罗网。 唐 司空图 《喜山鹊初归》诗之一:“翠衿红觜便知机,久避重罗稳处飞。”
(2).器具名。即细罗筛。
《漢語大詞典》:俗网(俗網)
尘世的罗网。比喻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尘世间诸事务的拖累。 晋 傅咸 《仪凤赋》:“秽惟尘之纷浊兮,患俗网之易婴。” 唐 郑谔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住字》诗:“繄君曲得引,使我缨俗网。” 前蜀 杜光庭 《众修甲子醮词》:“臣等仰赖神功,获逢道运,尘机久闭,俗网未祛。”
《國語辭典》:迷罔  拼音:mí wǎng
1.心神不清。《列子。周穆王》:「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
2.眩惑。汉。王符《潜夫论。忠贵》:「迷罔百姓,欺诬天地。」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四。记文》:「非特救当世正人端士之网罗,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漢語大詞典》:触罗(觸羅)
(1).投入罗网。 唐 白居易 《感兴》诗之二:“鱼能深入寧忧钓,鸟解高飞岂触罗。”
(2).打鱼。谓隐退。 唐 李群玉 《留别马使君》诗:“俱来海上叹烟波,君佩银鱼我触罗。”
《漢語大詞典》:高罗(高羅)
高张的罗网。 三国 魏 嵇康 《五言赠秀才诗》:“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晋书·乐志下:“宏猷允塞,高罗云布。”
分類:高张罗网
《漢語大詞典》:婴罗(嬰羅)
(1).遭受。后汉书·班超传:“先帝深愍边萌婴罗寇害。”
(2).触陷罗网,比喻遭难。 晋 郭璞 《江赋》:“感 交甫 之丧珮,愍神使之婴罗。”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故以游莲遇絏,悟 宋王 於婴罗。”
《漢語大詞典》:天离(天離)
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孙膑兵法·地葆》:“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天隙、天柖。”孙子·行军作“天罗”。参见“ 天罗 ”。
《漢語大詞典》:天罗(天羅)
(1).犹天网。《陈书·高祖纪上》:“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 唐 韩愈 《月食诗效玉川子作》:“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帀何处逃女刑?”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剑诗》:“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孙子·行军:“凡地有絶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梅尧臣 注:“草木蒙密,锋鏑莫施。” 王晳 注:“罗谓如网罗也。”
(3).古代战具。六韬·军用:“天罗、虎落、锁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
《國語辭典》:名网(名網)  拼音:míng wǎng
名利之途。唐。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诗:「哀我随名网,有如翾飞辈。」
分類:名誉罗网
《漢語大詞典》:弋罗(弋羅)
矢缴和罗网。猎取禽兽的工具。亦指用弋罗捕捉鸟兽。 唐 白居易 《赠诸少年》诗:“老惭退马霑芻秣,高喜归鸿脱弋罗。” 唐 陆龟蒙 《禽暴》:“ 江 之南不能弋罗,常药而得之。”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宋 李孜 《纂异记·浮梁张令》:“店嫗曰:‘今五坊弋罗之辈,横行关内,此其流也,不可与竞。’”
《漢語大詞典》:触纶(觸綸)
投入罗网。文选·左思〈吴都赋〉:“精衞衔石而遇缴,文鰩夜飞而触纶。” 李周翰 注:“纶,小网也。”
《國語辭典》:迷网(迷網)  拼音:mí wǎng
形容事物的迷惑人心,构织如网。宋。苏轼〈赠杜介〉诗:「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漢語大詞典》:夏网(夏網)
谓 夏桀 所布的罗网。语本吕氏春秋·异用:“ 汤 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 汤 曰:‘嘻!尽之矣。非 桀 其孰为此也?’”后以“夏网”比喻密布的法网。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弥天成 夏 网,画地类 秦 坑。狱卒逢 田甲 ,刑官属 宁成 。”
《漢語大詞典》:触丝(觸絲)
投入罗网。 汉 班固 《西都赋》:“鸟惊触丝,兽骇值锋。”
《漢語大詞典》:鸟网(鳥網)
捕鸟的罗网。《诗·王风·兔爰》“雉离于罗” 毛 传:“鸟网为罗。” 唐 聂夷中 《空城雀》诗:“鱼网不在天,鸟网不在水。”
分類: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