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楚居
楚 人聚居处。 南朝 宋 袁淑 《登宣城郡诗》:“悵焉讯旧老,兹前乃 楚 居。十代闕州记,百祀絶方书。”
分類:聚居居处
《漢語大詞典》:神场(神場)
神灵聚居处。 汉 马融 《广成颂》:“导鬼区,径神场,詔灵保,召方相,驱厉疫,走蜮祥。”
《漢語大詞典》:黎地
黎 族人聚居的地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黎:“ 闽 商值风水荡去其貲,多入 黎 地耕种不归。”
《漢語大詞典》:窠穴
鸟兽藏身之所。常喻指坏人聚居活动的地方。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彼辈营营苟苟,结成当道之豺狼。既无政党之可言,亦无社团之可拟。偶成窠穴,卖国为荣。”
《漢語大詞典》:欧越(歐越)
即 瓯越 。古 越 人聚居之地。今 浙江 永嘉 一带。欧,通“ 甌 ”。 明 张煌言 《寄纪石青》:“ 欧越 玄云自卷舒, 勾吴 落月空分剖。”参见“ 甌越 ”。
《國語辭典》:瓯越(甌越)  拼音:ōu yuè
1.浙江省瓯江以东一带的地方。也称为「东瓯」。
2.古称珠崖、儋耳之地。即今海南岛。
《漢語大詞典》:仙薮(仙藪)
仙人聚居处。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屹若造灵封,森如达仙藪。”
《國語辭典》:屯垦(屯墾)  拼音:tún kěn
屯兵边境,垦殖荒地。《明史。卷一五五。费瓛传》:「又以凉州多閒田,请给军屯垦。」
《漢語大詞典》:帐落(帳落)
指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幕聚集如村落,故称。宋史·蒋偕传:“ 明珠 、 康奴 诸族数为寇, 偕 潜兵伺之,斩首四百,擒酋豪,焚帐落,获马、牛、羊千计。”
《漢語大詞典》:豪县(豪縣)
豪族聚居之县。 宋 王安石 《寄陈宣叔》诗:“事忤贵人今见节,政行豪县众称材。”
《漢語大詞典》:丁字帘(丁字簾)
(1).丁字形的卷帘。 清 钱谦益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诗:“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 六朝 。” 清 黄景仁 《步蟾宫》词:“一层丁字帘儿底,只绣著花儿不理。”亦省作“ 丁字 ”、“ 丁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带三分暖收丁字,隔一重纱放午晴。” 刘国钧 《月词》之六:“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
(2).地名。在 南京市 利涉桥 畔。 明 末为妓女聚居的地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桃根 桃叶 无人问, 丁字帘 前是断桥。”
《漢語大詞典》:居落
指居民聚居的地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又北七里,为 甸头村 之新屯,居落颇盛。”
《国语辞典》:貘猺(貘猺)  拼音:mú yáo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于大陆地区广东合浦县山中。也称为「莫猺」。
《漢語大詞典》:汉区(漢區)
(1).指广袤的霄汉。 南朝 梁 陶弘景 《云上之仙风赋》:“於是汉区动御,月轨惊文,浮虚入景,登空汎云。”
(2).指 汉 族聚居的地区。《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 云南 边疆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与 汉 区不同。”
《國語辭典》:蕃坊  拼音:fān fāng
宋代称外国人居留的地方。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诸事。」
《漢語大詞典》:鸣珂曲(鳴珂曲)
亦作“ 鸣珂巷 ”。 唐 代京都 长安 胡同名。为当时妓女聚居之所。后因以为冶游场所的代称。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尝游东市还,自 平康 东门入,将访友於西南。至 鸣珂曲 ,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闔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絶代未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告辞了 鸣珂巷 ,待嫁那 韩辅臣 。” 明 汤式 《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 丽春园 万马萧萧, 鸣珂巷 众口嗷嗷,将一座翫江楼等闲白占了。” 明 汤式 《谒金门·闻嘲》曲:“你 鸣珂巷 艳娃,我 梁园 内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