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克复(克復)  拼音:kè fù
1.能够恢复。《国语。晋语九》:「基于其身,以克复其所。」《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克复旧物,永延汉祀。」
2.攻战而收复失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水浒传》第一一七回:「以图退贼,克复城池。」
《漢語大詞典》:克服(剋服)
征服。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刚刚对于克服自然有点把握,人又发现了第二个仇敌--他自己。”
分類:克服征服
《國語辭典》:克服  拼音:kè fú
克制、制服。如:「这件事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克服。」明。黄淳耀〈甲申日记〉二则之二:「前人说:『性从偏处克将去。』好胜是我的偏处,畏难是我的偏处,不专一是我的偏处,不能坚持到底又是我的偏处。明白自己的偏处,便竭力去克服它,方是道理。」
《漢語大詞典》:无俦(無儔)
没有能够与之相比。 汉 蔡邕 《弹棋赋》:“不迟不疾,如行如留,放一敝六,功无与儔。”艺文类聚卷七四引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惟弹棊之嘉巧,邈超絶其无儔。” 唐 任公叔 《通天台赋》:“磴道邈以特立,通天赫其无儔。”
分類:能够相比
《漢語大詞典》:克绍(克紹)
能够继承。《书·冏命》:“俾克绍先烈。” 孔 传:“使能继先王之功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 温顗 者,乃 飞卿 之孙, 宪 之子。仕 蜀 ,官至常侍。无它能,唯以隐僻绘事为克绍也。”
分類:能够继承
《國語辭典》:信心  拼音:xìn xīn
1.诚心。晋。袁宏《后汉纪》卷一二:「晖闻其妻子贫穷,乃自往视,赡赈之。其子颉怪而问之,晖曰:『吾以信心也。』其信义慎终皆此类也。」
2.信任、信仰的心。唐。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意:「吴楚水乡,人性嚣薄,信心既去,翕习至难。」《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将老僧所传金刚经却病延年之事,说了一遍。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夫教会了,夫妻同诵,到老不衰。」
3.相信愿望必能实现的心理。如:「我对这次的考试有信心。」
《漢語大詞典》:怎得
犹安得,怎么能够得到。 宋 周邦彦 《还京乐》词:“怎得青鸞翼,飞归教见憔悴。”
怎么,如何。红楼梦第三三回:“既説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得到了公子腰里?”
《國語辭典》:胜算(勝算)  拼音:shèng suàn
可以获胜的计谋、把握。语本《孙子。计》:「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漢語大詞典》:胜计
计算得尽,算计得清。庄子·大宗师:“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六年:“自造白金、五銖钱后,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者不可胜计。” 清 沈初 《西清笔记》卷二:“ 江 南 太湖县 ,岁饉,於山中得黑米,不知何年代窨藏地中者,绵延数山趾,不可胜计,全活穷民无算。”
上策,妙计。《魏书·邢峦传》:“又 江 东之衅,不患久无,畜力待机,谓为胜计。”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今之胜计,莫若举 荆州 以附 曹操 , 操 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
《國語辭典》:句子  拼音:jù zi
1.由单词或复词联缀而成,表示完整意义的独立语言单位,必须有代表人、事或物的主语,并有说明主语的谓语,如「鸟飞」、「孔子是圣人」。
2.比喻冷言冷语。《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说上去非但不听,而且还要受他们的句子。」
《漢語大詞典》:克承
能够继承。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婉婉夫人,有籍宫门,克承其后。”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余惟昔者 崇禎 以前,实克承 庆历 之业。” 唐韬 《尺素书》:“在对待 鲁迅 问题上, 姚文元 也精通家学,克承父业,袭用了 姚蓬子 的手法。”
分類:能够继承
《國語辭典》:动物(動物)  拼音:dòng wù
相对于植物的另一大类生物,这类生物多可自行摄食有机物以维生,有神经、感觉,并具运动能力。生存范围遍及世界各处。
《漢語大詞典》:化云(化雲)
(1).指能够化为时雨,滋润万物的云。 晋 傅玄 《鼓吹曲·夏苗田》:“惟大 晋 ,德参两仪,化云敷。”《晋书·乐志下》:“象天则地,化云布。”
(2).谓变化成云。 南唐 谭峭 化书·动静:“水火相勃,所以化云也。”
《漢語大詞典》:克荷
能够承当。《陈书·程文季传》:“故散骑常侍、前 重安县 开国公 文季 ,纂承门绪,克荷家声。” 宋 王禹偁 《济州众等寺新修大殿碑并序》:“天不遗憖,师之云亡,徒弟五人,今院主大德无相,克荷先愿,用伸孝思。” 李叔同 《与昙昕法师书》之三:“万万珍重爱护,养德,充学,以克荷之。”
分類:能够承当
《國語辭典》:高地  拼音:gāo dì
地势高起的土地。《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公沙穆传》:「穆明晓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弘农人独得免害。」
《漢語大詞典》:克协(克協)
能够谐和;符合;统一。 三国 魏 曹植 《帝舜赞》:“ 顓頊 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 瞽 ,应 唐 莅政。”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兄皆指陈根源,斟酌通变,莫不允符天旨,克协神休。” 明 文徵明 《太仓州重浚七浦塘碑》:“议既克协,乃纠民集财,以是岁十月之隙,蕆事即工。”
《國語辭典》:灵验(靈驗)  拼音:líng yàn
1.预言的应验。《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白衣经有许多灵验,小庵请的那卷,多载在上面,可惜不曾带来与大娘看。」也作「灵应」。
2.有神奇功效。《老残游记》第二○回:「吴二说他有好药,百发百中,已经试过,很灵验的。」
《漢語大詞典》:获济(獲濟)
(1).得到救助。西京杂记卷一:“ 宣帝 被收……﹝臂上﹞繫 身毒国 宝镜一枚,大如八銖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 宣帝 从危获济。” 晋 潘岳 《马汧督诔》:“皇帝咨故督守 关中侯 马敦 ,忠勇果毅,率厉有方,固守孤城,危逼获济,宠秩未加,不幸丧亡。”
(2).得以成功;能够济事。 晋 支遁 《与梅太尉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伏愿明公扇 唐 风於上位,待白足於其下,使怀道获济,有志俱全,则身亡体尽,毕命此矣。” 唐 元稹 《莺莺传》:“ 红娘 復来,连曰:‘﹝ 崔氏 ﹞至矣!至矣!’ 张生 且喜且骇,必谓获济。” 明 敖英 《绿雪亭杂言》:“物之贱者,时乎获济,其为物也,弘矣!”
(3).得以安全航行或渡过(江河等)。 唐 刘禹锡 《因论·儆舟》:“ 刘子 浮於 汴 ,涉 淮 而东……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 唐 袁郊 甘泽谣·韦驺:“ 騶 亲弟 騋 舟行,溺於 洞庭湖 ……﹝ 騶 ﹞移舟湖神庙下,欲焚其庙,曰:‘千金贾胡,安稳获济,吾弟穷悴,乃罹此殃,焉用尔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