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拉稀  拼音:lā xī
1.腹泻。如:「拉稀这档事最让人受不了,常使得人四肢无力,全身软趴趴。」也作「拉肚子」。
2.事情中途作罢。如:「他一向对我们有成见,这计画一旦到他手里,只好拉稀了。」
分類:退缩腹泻
《國語辭典》:拉肚子  拼音:lā dù zi
腹泻。如:「昨晚不小心喝了过期的鲜奶,弄得今天都在拉肚子。」也作「拉稀」。
分類:腹泻
《國語辭典》:失水  拼音:shī shuǐ
1.失去依靠。语出《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后比喻有权势的人失去凭依。唐。李商隐 重有感诗:「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2.医学上指体内水分因呕吐、腹泻等大量流失的现象。
《國語辭典》:腹疾  拼音:fù jí
腹泻。多指腹泻等肠胃病。《左传。昭公元年》:「风淫末疾,雨淫腹疾。」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國語辭典》:暴下  拼音:bào xià
暴泻,剧烈的腹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但阴气相侵已深,奴去之后,郎君腹中必当暴下。」
分類:急性腹泻
《漢語大詞典》:脾泄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肉豆蔻﹝附方﹞:“脾泄气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恰好 多老爷 得了个脾泄的病,做儿媳妇的,别的都好伺候,惟有这搀扶便溺,替换小衣,是办不到的。” 周作人 《三礼赞》三:“至于失恋以至反目,事属寻常,正如酒徒呕吐,烟客脾泄,不足为病。”
《國語辭典》:脱水(脫水)  拼音:tuō shuǐ
1.人体中的液体大量减少,常在严重的呕吐、腹泻或大量出汗、出血等情况下发生。其症状为口渴、皮肤乾燥、眼球凹陷、尿量减少等。
2.物质失去所含的水分。如结晶体失去结晶水,化合物的分子中失去跟水相当的氢氧原子。
3.用机器把湿衣物的水分脱乾。
《漢語大詞典》:洞泄(洞洩)
亦作“ 洞洩 ”。 洞泻,腹泻。《素问·金匮真言论》:“仲夏善病胸脇,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宋 李纲 《再与吴元中书》:“病洞洩,则有虚脱之理,必以热药补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良药滋补,未必能使人骤健;而峻剂攻伐,一饮之则洞泄。”
分類:腹泻
《國語辭典》:吐泻(吐瀉)  拼音:tù xiè
呕吐及腹泻。如:「吃了不新鲜的食物,会令人吐泻。」
《漢語大詞典》:泄下
水泻,腹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疲劳,因暑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
分類:水泻腹泻
《漢語大詞典》:濡写(濡寫)
因水湿阻于肠胃,脾虚不能制水导致的腹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胜则浮,溼胜则濡写。” 王冰 注:“以湿内盛而写,故谓之濡写。”
《漢語大詞典》:沤泄(漚泄)
呕吐腹泻。 唐 柳宗元 《愚溪对》:“予闻 闽 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沤泄,藏石走瀨。”
分類:呕吐腹泻
《漢語大詞典》:肿泄(腫泄)
病名。腹泻及手足浮肿。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五年:“ 吴明彻 攻 寿阳 ,堰 肥水 以灌城,城中多病肿泄,死者什六七。”按,陈书·吴明彻传作“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
《國語辭典》:脱肛(脫肛)  拼音:tuō gāng
病名。直肠或乙状结肠从肛门脱出的毛病。长期的便秘、腹泻、内痔等都能引起。此症易发生于幼儿、老人及体弱者。严重时需以手术治疗。
《漢語大詞典》:溏泄(溏洩)
亦作“ 溏洩 ”。亦作“ 溏泻 ”。 轻度腹泻。《素问·气变交大论》:“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絶者不治。”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予按《神农本经》‘枳实’条内称:‘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臟,益气轻身,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尽是枳壳之功,皆当摘入‘枳壳’条。”《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肺经原络应刺病,胸胀溏泻小便频。”
分類:轻度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