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膜拜  拼音:mó bài
跪在地上举两手伏地敬拜。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送刘道士游天台〉诗:「斋心谒西母,膜拜朝东君。」《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只得向前膜拜了九拜,说道:『且辞别了恩人,不死,当以厚报!』」
《漢語大詞典》:刮膜
(1).刷除蒙在表面的一层薄膜。 唐 皮日休 《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耆旧传〉所未载者予次而赞之因而寄答次韵》:“日似新刮膜,天如重熨縐。”
(2).中医医术,指治疗肓膜之病。肓膜在腹脏之间,药力难及,治愈不易。 唐 韩偓 《访明公大德》诗:“刮膜且扬三毒论,摄心徐指二宗禪。” 宋 刘克庄 《村居书事》诗之四:“刮膜神方直万金,国医曾费一生心。可怜髽髻提篮者,也有盲人问点针。”
《國語辭典》:膜外  拼音:mò wài
置之度外。宋。魏了翁〈次韵苏和父自郫见寄〉诗:「况彼膜外荣,皇皇复滋滋。」
分類:身外
《漢語大詞典》:眼膜
眼球内包围在晶状体、玻璃体等周围的薄皮。《涅槃经·如来性品》:“如百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清 黄景仁 《云栖寺》诗:“名山几处过如雾,眼膜欲刮无金篦。”
《國語辭典》:隔膜  拼音:gé mó
1.情意不相通。如:「关于这件事,他们彼此隔膜,难解心结。」《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区奉仁是久在外任,省城里这些同寅,素来隔膜。」
2.比喻不通晓、不了解的状况。如:「这方面的知识,对我如隔膜。」
《骈字类编》:竹膜
宋 梅尧臣 得王介甫常州书 斜封一幅竹膜纸,上有文字十七行。
《漢語大詞典》:云膜(雲膜)
指纸。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器用》:“云膜,纸也。”
分類:
《漢語大詞典》:南膜
见“ 南无 ”。
《國語辭典》:南无(南無)  拼音:ná mó
佛教用语。梵语Namas的音译。为敬礼的意思。但在中国常被误解为归依的意思。《妙法莲华经》卷一:「我闻圣师子,深净微妙音,喜称南无佛。」宋。苏轼〈阿弥陀佛赞〉:「口诵南无阿弥陀,如日出地万国晓。」
《漢語大詞典》:天膜
犹天幕。指云层。 清 钱谦益 《效欧阳詹玩月诗》:“疾雷掉车天膜破,急雨迎陈阳歊收。”
分類:指云云层
《骈字类编》:紫膜
宋 文同 十月梅花 紫膜纷纷脱,黄肤迤迤开。
《漢語大詞典》:竹膜纸(竹膜紙)
竹纸的一种。 宋 梅尧臣 《得王介甫常州书》诗:“斜封一幅竹膜纸,上有文字十七行。”参见“ 竹纸 ”。
分類:竹纸
《國語辭典》:竹纸(竹紙)  拼音:zhú zhǐ
以竹为原料所制成的纸。吸墨力极佳,适于练写书法。元。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简椠》:「淳熙末,始用竹纸,高数寸,阔尺馀者,简版几废。」
分類:竹纸原料
《韵府拾遗 虞韵》:胡膜
吴莱诗胡膜梵呗争骏奔
《漢語大詞典》:皮膜
指像膜的薄皮。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初煎乳时,上有皮膜,以手随即掠取,著器中。”朱子语类卷一一七:“ 伊川 所自发,与经文又似隔一重皮膜,所以看者无箇贯穿处。”
《国语辞典》:肋膜  拼音:lè mò
覆盖于肺脏表面及胸壁内面的结缔组织膜,构成肋膜腔,其间充满肋膜液,以减少呼吸时,肺脏与胸壁的摩擦。也称为「胸膜」。
《国语辞典》:肋膜炎  拼音:lè mò yán
病名。肋膜因胸腔内脏急慢性炎症,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发炎状况。有发烧、畏寒、侧胸部疼痛等现象,常并生胸腔积水。也称为「胸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