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向(內向)  拼音:nèi xiàng
1.向内地逼近,多指向国内逼迫。《晋书。卷六。明帝纪》:「六月,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
2.归附朝廷。《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羌戎东驰,回首内向。」
3.人格特质的一种分类。系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C. G.)以人类心理的特徵为基础,所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特徵是缺乏与人接触交往的兴趣,对外物的感受较少显露出来。性格上则是偏爱沉静,容易羞怯。
《漢語大詞典》:王觐(王覲)
犹觐王。谓诸侯朝见天子以示臣服。左传·隐公四年:“ 州吁 未能和其民, 厚 问定君于 石子 。 石子 曰:‘王覲为可。’” 宋 胡宿 《赐彰信军节度使李昭亮赴阙茶药口宣》:“卿外自国藩,入修王覲。”
《漢語大詞典》:誓表
指决心臣服的表章。金史·外国传上·西夏:“ 天会 二年,始奉誓表,以事 辽 之礼称藩,请受割赐之地。”
《國語辭典》:西服  拼音:xī fú
特指西式的服装。也称为「西装」。
《國語辭典》:西装(西裝)  拼音:xī zhuāng
西式的服装。《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街上突然来了一个西装的少年,举起手枪,对准他便放。」也称为「西服」。
《漢語大詞典》:格苗
书·大禹谟:“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 有 苗 格。” 孔 传:“讨而不服,不讨自来,明御之者必有道。 三苗 之国,左 洞庭 ,右 彭蠡 ,在荒服之例,去京师二千五百里。”后因以“格苗”谓边民臣服。 严复 《主客平议》:“属者之不振,正纲常名教之不张,张则格 苗 贡雉之盛,可復见於今日。”
分類:边民臣服
《國語辭典》:内面(內面)  拼音:nèi miàn
1.里面。如:「外套内面常有衬里。」
2.面向内地。比喻臣服中央。唐。令狐楚〈贺赦表〉:「百蛮梯航以内面,万国歌舞而宅心。」
《漢語大詞典》:奉朔
奉正朔。谓归顺臣服。 唐 苏颋 《贺封禅表》:“车书不及而来王,日月所临而奉朔。” 明 刘基 《瑞麦颂》序:“海外之邦,莫不遣使奉朔称臣,拜伏闕庭。”
《漢語大詞典》:驰义(馳義)
慕义驱驰而来。指归顺,臣服。《汉书·陈汤传》:“ 呼韩邪单于 见 郅支 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 颜师古 注:“驰义,慕义驱驰而来也。”《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兴 首向王化,举众稽服,万里驰义。” 明 王世贞 《戚大将军入帅禁旅枉驾草堂赋此赠别》诗:“南中旧部思驰义,塞上新城喜受降。”
《漢語大詞典》:禀朔(稟朔)
亦作“禀朔”。 奉行正朔。喻臣服。梁书·武帝纪上:“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漢語大詞典》:入服
归顺臣服。国语·晋语四:“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饜邇逐远,远人入服,不为邮矣。”
分類:归顺臣服
《漢語大詞典》:内首
谓臣服,归附。《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 吕向 注:“内首、迴面,皆宾服为臣也。”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 崇玉 以杀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诛;况 保 纵横海上十餘年,杀二总兵,一参将,三游击,罪在不逭,今弃众内首,则鱼肉耳。”
分類:臣服归附
《漢語大詞典》:臣制
(1).语出晏子春秋·谏上四:“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此言君受制于臣。后因以“臣制”谓臣服节制。新唐书·李抱真传:“而 希烈 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2).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晋书·贾充传:“若如 充 议,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 恂 表, 攸 丧服从诸侯之例。”
《漢語大詞典》:献民(獻民)
(1).犹贤民。原指 周 灭 商 后, 商 遗民中之臣服于 周 者。书·洛诰:“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 殷 献民。” 孔 传:“﹝少子﹞行典常於 殷 贤人。” 孔颖达 疏:“ 周 受於 殷 ,故继之,於 殷 人有贤性,故称贤人。” 周秉钧 易解:“献民,贤民,与顽民相对,指服从 周 化者。”逸周书·作雒:“俘 殷 献民迁于 九毕 。” 孔晁 注:“献民,士大夫也。 九毕 , 成周 之地,近王化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一节:“在 周公 东征的过程中,大批 商 朝贵族成了俘虏, 周 人称他们为‘献民’。”
(2).泛指前朝遗民。 章炳麟 《〈南洋华侨志〉序》:“然自 赵氏 (指 宋 )之亡,逋臣献民,内偪胡寇,各往往彖走南国。”
《漢語大詞典》:遍服
全部臣服。《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 杜预 注:“唯顺,故天下徧服。”
分類:臣服
《漢語大詞典》:徕臣(徠臣)
前来臣服。汉书·董仲舒传:“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徠臣。”
分類:前来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