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0,分199页显示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9  60  61  6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上金( 杞王、毕王、泽王 )
李元名( 舒王 )
来俊臣(世称 来婆、来俊 )
来子洵( 家臣 )
李贤(明允 世称 章怀太子 潞王、沛王、雍王 章怀 德 )
桓彦范(士则 谯郡公、扶阳郡王 忠烈 )
李显( 庙号 中宗、唐中宗 孝和皇帝、唐中宗帝、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李显 周王、英王 尊号 应天皇帝、应天神龙皇帝 )
李旦(庙号 睿宗、唐睿宗 大圣真皇帝、唐睿宗帝、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大圣贞皇帝 旭轮 殷王、豫王、冀王、相王、安国相王 武 )
李琨( 吴王 )
突骑施乌质勒( 怀德郡王 )
袁恕己( 贞烈 南阳郡公、南阳郡王 )
李千里( 成王 )
李重俊( 义兴郡王、卫王 节悯 )
武三思( 梁王、静德郡王 宣 )
任希古(别称 任知古、任奉古 敬臣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 【介绍】: 唐宗室。高宗第三子。初封杞王,改毕王,后封为泽王。历任寿、沔等五州刺史。武则天载初元年武承嗣使酷吏周兴诬告上金谋反,下狱自缢死。
李元名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9 【介绍】: 唐宗室。高祖第十八子。封舒王。幼通义方,及长矜庄廉洁,不问家人产业。历任寿、滑、许、郑、石等州刺史,有治名。武则天时与子李亶俱为丘神绩所陷,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697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性残忍。武则天天授中,上书告密,累擢侍御史,加朝散大夫,拜左台御史中丞。以酷吏著名。曾与其党朱南山辈造《告密罗织经》一篇,又作大枷,以铁为冒头,被枷者宛转地上,少选即绝。诬告胁制大臣,前后族千余家。后与诸武有隙,被诸武告发其罪而诛,国人竞剐其肉。
来子洵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2 【介绍】: 唐雍州长安人。武则天永昌时上书陈事,擢左台监察御史。无学术,语言蚩恶。则天倚以按狱,颇徇旨。赐姓武,字家臣。诬雅州刺史刘行实兄弟谋反,得迁游击将军、右羽林中郎将。常衣锦半臂,为朝士所诮。未几,流死爱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或653—684 【介绍】: 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所生。字明允。少为帝爱,读书一览不忘。永徽六年,封潞王,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咸亨三年,徙封雍王。上元二年,立为皇太子,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又招诸儒注《后汉书》。武则天宠信之正谏大夫明崇俨为盗所杀,则天疑出贤谋,遣人发贤阴事,废为庶人。则天立,迫令自杀。睿宗时,追谥章怀,世称章怀太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3—684 字明允,曾名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监国。留心政要,专精坟典,尝招集学者张大安等注范晔《后汉书》。武则天忌之,调露二年(680),废为庶人,幽于巴州。睿宗文明元年(684),则天临朝,逼令自杀,年三十二(据《旧唐书》本传,《新唐书》本传谓卒年三十四)。后睿宗复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后世习称章怀太子。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唐诗汇评
李贤(653-684),字明允,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高宗第六子。上元二年,立为皇太子,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留心政要,专精坟典,尝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武则天忌之,调露二年废为庶人,幽干巴州。文明元年,武后临朝,逼令自杀。睿宗践祚,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全唐诗》存诗一首。
全唐文·卷九十九
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永徽六年封潞王。授岐州刺史。加雍州牧。龙朔元年徙封沛。累进扬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更名德。徙封雍。授凉州大都督。上元元年复名贤。立为皇太子监国。时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密称英王类太宗。又言相王相最贵。宫人潜议。贤乃后姊韩国夫人生。贤闻之疑惧。后数以书让。愈不自安。调露中。崇俨为盗所杀。后疑出贤谋。遣人发其阴事。诏薛元超等杂治之。获甲首数百于东宫。乃废为庶人。迁于巴州。武后得政。诏左金吾将军邱神绩检卫贤第。迫令自杀。年三十二。后贬神绩叠州刺史。复爵雍王。神龙初赠司徒。睿宗立。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3—706 【介绍】: 唐润州曲阿人,字士则。以荫调右翊卫,累迁御史中丞。武周长安中为司刑少卿,屡疏请昭雪冤案。神龙元年,参与张柬之等谋逼武则天退位,率禁兵入宫杀张易之、张昌宗,拥中宗复位。拜侍中,封谯郡公。未几为武三思所谗,罢政,加特进,封扶阳郡王。寻出为濠州刺史。三思复诬其谋反,谪徙岭外,杖杀途中。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累转司刑少卿。中宗即位。以诛张易之昌宗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纳言。赐勋上柱国。封谯郡公。改侍中。用武三思谮进封扶阳郡王。加特进。令罢知政事。又因三思诬搆贬泷州司马。长流瀼州。三思令周利贞矫制杖杀之。年五十四。睿宗立。追复官爵。谥曰忠烈。建中元年重赠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6—710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七子。既嗣位,母武后临朝称制,废之为庐陵王,迁均州,又迁房州。武周圣历二年,复为太子。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始复帝位及唐国号。复位后,皇后韦后与武三思等专权,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前后在位七年,为韦后及安乐公主毒死。谥孝和皇帝。
全唐文·卷十六
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显庆元年生。二年封周王。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立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嗣圣元年。武后废帝为庐陵王。房州安置。圣历元年复立为皇太子。仍名显。神龙元年正月复辟。十一月上尊号应天皇帝。三年八月加尊号应天神龙皇帝。立二年被废。复位四年。年五十五。谥曰孝和皇帝。庙号中宗。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2—716 【介绍】: 唐朝皇帝。高宗第八子。初名旭轮,改名轮,又更现名。通训诂,工草隶书。始封殷王,改豫王。母武后废其兄中宗,立为皇帝。及改国号周,赐姓武,以为皇嗣。中宗自房州还,复为皇太子,封其为安国相王。及中宗被杀,其子李隆基起兵诛韦后,遂拥其即帝位。在位三年,传位于太子隆基,自为太上皇。卒谥大圣真皇帝。
全唐文·卷十八
帝讳旦。高宗第八子。龙朔二年生。封殷王。乾封元年徙封豫王。总章二年徙封冀王。初名旭轮。改名轮。上元三年徙封相王。永淳二年又封豫。改今名。嗣圣元年二月即位。武后临朝。天授元年降为皇嗣。仍名轮。圣历元年又封相。复今名。神龙二年改封安国相王。唐隆元年六月复辟。延和元年八月传位元宗。在位三年。年五十五。谥曰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加尊元真大圣大兴孝皇帝。集十卷。
李琨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2 【介绍】: 唐宗室。太宗孙,李恪子。武后时历六州刺史,有能名。卒赠司卫卿,开元间又追封吴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6 【介绍】: 唐时西突厥别部首领。初为莫贺达干,隶斛瑟罗。斛瑟罗政残,众不悦,而乌质勒能抚下,有威信,诸部落顺附。攻得碎叶,徙居之,渐尽并斛瑟罗地。武则天圣历二年,遣子遮弩朝唐,武后厚加抚慰。中宗神龙二年,封怀德郡王,是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6 【介绍】: 唐东光人。累官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参与诛张易之兄弟,以功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寻拜中书令、特进南阳郡王。武三思用事,恕己为其所诬构,流环州。三思复使周利贞矫制杀之。后谥贞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武后长安中,历司刑少卿,知相王府司马。预诛张易之兄弟,又从相王统南衙兵备非常,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阳郡公。未几,拜中书令,封南阳郡王。后贬流环州,为周利贞逼杀。德宗建中初,赠太子太傅。谥曰贞烈。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宗室。吴王李恪长子。本名仁。嗣父为郁林县男。初授襄州刺史,历唐、庐、许、卫、蒲五州刺史。为人褊躁无才,因数进符瑞,则天朝得免祸。中宗复位,进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历益州大都督、广州大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从节悯太子重俊诛武三思,太子败,坐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中宗第三子。初封义兴郡王,又封卫王。神龙二年立为皇太子。性明果,然少法度。武三思图逆,重俊忿,率羽林军杀三思及党羽。因士兵倒戈,被杀。睿宗立,谥节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武士彟孙,武则天侄。则天临朝,累进夏官、春官尚书,监修国史,封梁王。性善谀,故特蒙则天信任,数幸其第,赏赐甚厚。中宗复位后,官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子武崇训娶中宗女安乐公主,构陷桓彦范等大臣,时人比之曹操、司马懿。与韦后、上官昭容私通,谋废太子李重俊,与子崇训同为重俊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7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少以武后族故累转右卫将军。武后临朝,拜夏官尚书。天授元年(690)封梁王,寻拜天官尚书。證圣元年(695)转春官尚书。神功元年(697),同凤阁鸾台三品。中宗神龙初,进拜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固辞不受。寻拜左散骑常侍。三思性倾巧便僻,甚受武后宠信。又谄媚宠臣张易之,干黩朝政。神龙三年(707),为太子率羽林军所杀。后赠太尉,追封梁王,谥宣。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会要》卷六三,《资治通鉴》卷二〇六等。三思略涉文史,能诗文。曾预修《三教珠英》、《则天皇后实录》。《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三思。士彟孙。以后族累转右卫将军。武后临朝。进夏官尚书。封梁王。證圣元年同凤阁鸾台三品。神龙初进拜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固辞。随例降封静德郡王。寻拜左散骑常侍。桓彦范等既诛二张。薛季昶刘幽求劝并诛三思。不从。翌日。三思因韦后潜入宫中。反易国政。彦范等皆斥去。悉复武后法。忌节悯太子。谋废之。太子惧。发羽林兵围其第杀之。既死。中宗为举哀。赠太尉。复封梁王。谥曰宣。睿宗立。斲棺暴尸。夷其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东人。武周天授二年,自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寿元年初,被来俊臣所诬,当死,因狄仁杰、徐有功援而得免,贬为江夏令。睿宗先天中,为侍御史,恃宪威而于朝行诟詈衣冠。后不知所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希古,一作知古,一作奉古。名敬臣,以字行。棣州(今山东阳信东南)人。5岁丧母,刻志从学。16岁时,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3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迁秘书郎。虞世南重之,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后举制科,擢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生平见《新唐书》本传。《旧唐书·经籍志下》录《任希古集》5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6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六
知古。朝议郎。行麟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