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私  拼音:zì sī
只图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晋书。卷五五。列传。潘岳》:「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
《漢語大詞典》:植党自私(植黨自私)
见“ 植党营私 ”。
《國語辭典》:植党营私(植黨營私)  拼音:zhí dǎng yíng sī
树立党羽,以谋求私利。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一身之廉耻既不恤,又奚有异日立殿廷争可否?其为植党营私,欺君罔上,有必至者。」《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一边是一味地向家庭植党营私,去作那罔人勾当。」
分類:谋求私利
《國語辭典》:自私自利  拼音:zì sī zì lì
只图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及一切。明。李贽〈王龙溪先生告文〉:「所怪学道者病在爱身而不爱道,是以不知前人付托之重,而徒为自私自利之计。」清。朱彝尊〈处士文君墓志铭〉:「所行所为,事虚文而寡实行,借以文饰其自私自利之心,亦何取焉。」
《國語辭典》:私己  拼音:sī jǐ
私下、暗自。《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我们是本府脚头关提来差往公干的,私己搭一二人,路上去买酒吃。」《红楼梦》第九回:「二人假装出小恭,走到后院说私己话。」
《國語辭典》:无私(無私)  拼音:wú sī
公正不偏私。《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唐。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俊,高县日下表无私。」
《國語辭典》:凉血(涼血)  拼音:liáng xiě
中医上指清解血热的方法。常用于血热妄行所引起的吐血、鼻血、便血等症状。
分類:自私冷漠
《漢語大詞典》:独幅(獨幅)
(1).单幅;整块。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婴儿﹞无首,耳目口鼻乃生于背,四肢迸生,并无肩臂臁腿之属,庞然一段,真所谓囫圇独幅之背面人也。”如:独幅被单。
(2).方言。只凭自己意志行事;自私。亦谓性格孤僻,不合群。《海上花列传》第二三回:“ 卫姐 又道:‘该个小干仵,生活倒无啥,就不过独幅点!’”
《漢語大詞典》:宅引
宋 时,宰相于假日黎明赴中书省,有朱衣吏自私第前导,称宅引。参阅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宅引
《漢語大詞典》:歪嘴和尚
比喻那些为自私的目的而乱搬教条的人。例如:经是好经,怕是让歪嘴和尚念走了样儿。
《漢語大詞典》:无私无畏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的。例如:以无私无畏青年的勇气蔑视强大的敌人。
《漢語大詞典》:私勇
发自私愤的勇气。《商君书·画策》:“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韩非子·人主:“私剑之士,安得无离於私勇而疾距敌?”
分類:自私勇气
《国语辞典》:寡情少义(寡情少义)  拼音:guǎ qíng shǎo yì
冷酷自私,不顾情义。清。钱咏《履园丛话。臆论。神仙》:「岂寡情少义、忍心害理者,方能为神仙耶?」也作「寡恩少义」。
《国语辞典》:寡恩少义(寡恩少义)  拼音:guǎ ēn shǎo yì
冷酷自私,不顾情义。《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这刘敏虽生在这寡恩少义的老子手里,有一个知疼著热的亲娘母子,二人相偎相靠、你惜我怜,还好过得日子。」也作「寡情少义」。
《国语辞典》:别人的孩子死不完(别人的孩子死不完)  拼音:bié rén de hái zi sǐ bù wán
形容人很自私,把责任、过错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推给别人。如:「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明是你的责任,却叫旁人去承担,是不是别人的孩子死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