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82,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玄言节叔宝
授衣时节
龙节
靖节琴
三节
无波古井,有节秋筠
一节
词典
时节
节度
晚节
佳节
持节
使节
大节
节制
典故 
令君绝倒
 
玄言节叔宝
 
玄谈绝倒
 
谈绝岛

相关人物
卫玠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47~
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曰:「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绝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孙)卫玠、(恒族弟)卫展〉~067~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囧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及长,好言玄理。其后多病体羸,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皆出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典故
授衣时节
 
星流大火
 
流空大火将西


《毛诗正义》卷八之一〈国风·豳·七月〉~280~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毛亨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汉·郑玄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唐·孔颖达疏:「《尧典》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云:司马之职,治南岳之事,得则夏气和。夏至之气,昏,火星中,所以五月得火星中者。」
典故

《周礼·地官·掌节》
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

例句

却缘龙节为萦绊,好是狂时不得狂。 高骈 平流园席上

典故
彭泽横琴
 
意在无弦
 
没弦琴
 
渊明琴中趣
 
无弦
   
琴中得趣,弦上何劳声
 
琴无弦
 
空抚余徽
   
陶琴不要弦
 
陶琴无弦
 
陶翁琴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九〈史传部一〉
陶潜,字渊明。……性不解音,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简释

无弦琴:喻自寻乐趣,或喻意趣高雅,或表示弦外情味。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之二:“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例句

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 司空图 书怀

五柳先生自识微,无言共笑手空挥。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李白 戏赠郑溧阳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

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

垆中有酒文园会,琴上无弦靖节家。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夏景冲淡偶作次韵二首

典故

《礼记注疏》卷三十〈玉藻〉~563~
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汉·郑玄注:「节所以明信辅君命也。使使召臣,急则持二,缓则持一。」唐·孔颖达疏:「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者,节者,以玉为之。所以明信辅于君命者也。君使使召臣,有二节时,有一节时,故合云三也。随事缓急,急则二节,臣故走也,缓则一节,臣故趋也。」
典故
无波古井,有节秋筠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三及方岁阑】【三及方岁兰】【三及芳岁兰】。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登第】,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典故
一节

相关人物
罗宪


《晋书》卷五十七〈罗宪列传〉~567~
史臣曰:忠为令德,贞曰事君,徇国家而竭身,历夷险而一节。罗宪、滕脩,濯缨入仕,指巴东而受脤,出岭峤而扬麾。属鼎命沦胥,本朝失守,届巴丘而流涕,集都亭而大临。古之忠烈,罕辈于兹!
《國語辭典》:时节(時節)  拼音:shí jié
1.季节、节令。《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唐。杜牧 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节日。《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诏为亮立庙于沔阳」句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百始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每遇时节,便做盛会。」
3.合时、适时。《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风雨时节,谷籴常贱。」
4.时刻、时候。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那时节正是少年气盛,不晓得什么世路高低。」
《國語辭典》:节度(節度)  拼音:jié dù
1.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晚节(晚節)  拼音:wǎn jié
1.晚年的节操。《宋书。卷九二。良吏列传。陆徽》:「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
2.晚年。《新唐书。卷一六八。列传。刘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唐。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3.末年、末世。《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及孝景晚节,鼢益贵幸,为太中大夫。」《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邹阳》:「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谷。」
《國語辭典》:佳节(佳節)  拼音:jiā jié
美好的节日。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来日元宵佳节,于故宫大张灯火,请诸将饮宴。」
《國語辭典》:持节(持節)  拼音:chí jié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證,故称出使为「持节」。如:「持节守志」。唐。韩愈 送殷员外序:「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
2.固守节操。
《國語辭典》:使节(使節)  拼音:shǐ jié
1.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如:「汉朝苏武身负王命,手持使节出使匈奴。」
2.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如:「为了这项外交政策,政府打算派遣外交使节前往该国进行说明。」
《國語辭典》:大节(大節)  拼音:dà jié
1.关系重大的事。《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晋。干宝《搜神记》卷七:「男女之别,国之大节,故服食异等。」
2.生死危难之际的节操。《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袁涣》:「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3.重要的义理。《国语。周语下》:「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典与焉。」《荀子。仲尼》:「曰于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國語辭典》:节制(節制)  拼音:jié zhì
1.指挥管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此郓、齐、曹……十四个州府,皆受朱全忠节制。」《西游记》第四○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2.限制不使过度。《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漢語大詞典》:三倒
《世说新语。赏誉下》“﹝ 王平子 ﹞每闻 卫玠 言,辄叹息絶倒”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卫玠别传》:“ 玠 少有名理,善通 庄老 。 琅邪 王平子 ,高气不羣,迈世独傲;每闻 玠 之语议,至於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輒絶倒於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 卫君 谈道, 平子 三倒。’”后因以“三倒”形容发论一再令人倾服。 唐 孟浩然 《襄阳公宅饮》诗:“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分類:一再
《國語辭典》:龙节(龍節)  拼音:lóng jié
古代使者所持的旌节。龙形,以金为饰。唐。张仲素 寒上曲:「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國語辭典》:无弦琴(無弦琴)  拼音:wú xián qín
没有琴弦的琴。南朝梁。萧统 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后指闲适自得其乐或意趣高雅脱俗。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诗二首之二:「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漢語大詞典》:无声琴(無聲琴)
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 唐 杜甫 《过津口》诗:“瓮餘不尽酒,膝有无声琴。”
《漢語大詞典》:陶令琴
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后用为典实。 宋 梅尧臣 《送储令赴韶州乐昌》诗:“尝闻韶石下, 虞舜 古祠深。至乐久已寂,况持 陶令 琴。”亦省作“ 陶琴 ”。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周易休开卦, 陶 琴不上絃。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四:“解识太羹玄酒味, 陶 琴自古已无絃。”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陶琴
见“ 陶令琴 ”。
《漢語大詞典》:陶令琴
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后用为典实。 宋 梅尧臣 《送储令赴韶州乐昌》诗:“尝闻韶石下, 虞舜 古祠深。至乐久已寂,况持 陶令 琴。”亦省作“ 陶琴 ”。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周易休开卦, 陶 琴不上絃。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四:“解识太羹玄酒味, 陶 琴自古已无絃。”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靖节琴(靖節琴)
指无弦琴。典出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不解音声,而畜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輒抚弄以寄其意。” 宋 曾巩 《静化堂》诗:“客来但饮 平阳 酒,衙退常携 靖节 琴。”
《國語辭典》:三节(三節)  拼音:sān jié
俗称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为「三节」。如:「公司每逢三节,必邀员工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