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茅 → 茆茅”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茅塞  拼音:máo sè
茅草塞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后比喻知识未开,思路不通。《西游记》第三六回:「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漢語大詞典》:榛菅
丛生的茅草。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 宋 范成大 《晚步吴故城下》诗:“意行殊不计榛菅,风袖飘然胜羽翰。” 清 顾炎武 《元日》诗:“空山寂无人,独来拜榛菅。” 程善之 《拟古》诗:“君家盛桃李,那不遗榛菅。”
分類:丛生茅草
《國語辭典》:焚草  拼音:fén cǎo
1.章奏缮就,焚去草稿。古名臣以示谨密。《南史。卷二○。谢弘微传》:「每献替及陈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2.烧草。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采花为供,年十有五,琼章鹤姿。」
《國語辭典》:刍灵(芻靈)  拼音:chú líng
用草扎成的人、马。古时用以殉葬。《礼记。檀弓下》:「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刍灵已毁,涂车既摧。」
《国语辞典》:茆店  拼音:máo diàn
古时用茅草搭盖屋顶的客店。如:「在较偏僻的地方,偶尔会有茆店供旅客投宿。」宋。陆游〈杂题诗〉:「黍醅新压野鸡肥,茆店酣歌送落晖。」
《漢語大詞典》:菅茅
茅草的一种。《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唐 于鹄 《宿西山修下元斋咏》:“分行布菅茅,列坐满中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数种。”
分類:茅草
《漢語大詞典》:日种(日種)
佛教故事。传说 大茅草王 无子,出家成王仙,被猎师之箭所误伤,其血滴地,生出二甘蔗。甘蔗经日炙成熟,剖茎,一茎蔗出男童一人,另一茎蔗出女童一人。相师言此男童在甘蔗里经日炙熟而出,故名为“日种”,立以为王。女童长大后,纳为王第一妃。见佛本行经·贤劫王种品下
《漢語大詞典》:苫盖(苫蓋)
(1).茅草编的覆盖物。亦特指草衣、茅屋。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 吾离 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杜预 注:“盖,苫之别名。” 孔颖达 疏:“被苫盖,言无布帛可衣,唯衣草也;蒙荆棘,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藪也。説其穷困之极耳。” 唐 张说 《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 永淳 元年八月,寓吾 穰县 ,终于苫盖,春秋五十有七。”
(2).谓贫贱。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断金由於湫隘,刎颈起於苫盖。” 刘良 注:“湫隘、苫盖谓贫贱。言交结之重在贫贱也。”
《国语辞典》:草房  拼音:cǎo fáng
用茅草搭盖的房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那人家住著一间草房,里面点著一盏灯。」《老残游记》第三回:「再过去,有一个大池,池南几间草房,走到面前,知是一个茶馆。」
《漢語大詞典》:藉茅
用茅草垫祭品。古代表示对神的敬意。语本《易·大过》:“藉用白茅。” 孔颖达 疏:“荐藉於物用絜白之茅,言以絜素之道,奉事於上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是岁,初起明堂、灵臺、辟雍” 李贤 注引 汉 胡广 曰:“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 北周 庾信 《郊庙歌辞·周祀圆丘歌·皇夏》:“藉茅无咎,扫地惟尊。”
《漢語大詞典》:塈茨
(1).用泥涂饰茅草屋顶。引申指屋顶。 明 贾开宗《归村舍》诗之一:“尚有丘园在,蒹葭到塈茨。”
(2).泛指涂饰墙壁。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蜂君臣:“室以板为之,背穹而旁杀,四周加以塈茨,前后多穿小隙,为出入之门。”参见“ 塈 ”。
《漢語大詞典》:荼火
荼,茅草花,白色。火,火焰,赤色。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的场面。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诗:“是日营门开,军容荼火赫。”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五章:“坐作、进退、讲习、息游,皆有时限,衣服如一,望之有荼火之观。”
《漢語大詞典》:沤菅(漚菅)
水浸茅草使柔韧。《诗·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左传·哀公八年:“拘 鄫 人之沤菅者。”
《漢語大詞典》:丛菅(叢菅)
荆棘、茅草。《楚辞·招魂》:“五穀不生,藂菅是食些。” 王逸 注:“柴棘为藂;菅,茅也……藂,一作丛。” 元 陈旅 《陪赵公子游蒋山即席次李五峰韵》:“佛巖开细菊,僧逕入丛菅。”
分類:荆棘茅草
《漢語大詞典》:茅缩(茅縮)
用茅草滤酒。也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语本《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古代祭祀时将酒自茅束上浇下,糟留茅中,酒汁自茅束渗透下流,像神饮之。 唐 于邵 《释奠武成王乐章·亚献终献》:“茅缩可致,神歆载融。”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江流儻席卷,社酒期茅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