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7,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茶仪
茶余酒后
茶余饭后
茶苑
茶榨
茶砖
茶资
茶子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
撤茶
采茶戏
菜茶
草茶无赖
残茶剩饭
白鹤茶
《漢語大詞典》:茶仪(茶儀)
赠钱财供饮茶用。多自谦钱礼菲薄。闽剧《炼印》:“ 萧太师 :这是二千两银子,送与贤侄作为茶仪。”
《國語辭典》:茶馀酒后(茶餘酒後)  拼音:chá yú jiǔ hòu
泛指閒暇无事之时。如:「摆龙门阵是四川人茶馀酒后的休閒活动。」也作「茶馀饭饱」、「茶馀饭后」。
《國語辭典》:茶馀饭后(茶餘飯後)  拼音:chá yú fàn hòu
泛指悠閒无事之时。如:「桥牌是我们全家人茶馀饭后最喜欢的休閒活动。」也作「茶馀饭饱」、「茶馀酒后」。
《骈字类编》:茶苑
焦氏笔乘见茶记下。
《骈字类编》:茶榨
北苑别录:茶既熟,谓茶黄,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先是包以布帛,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入榨,谓之翻榨。彻晓奋击,必至于乾净而后已。盖建茶之味远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沈其膏,建茶惟恐其膏之不尽,膏不尽则色味重浊矣。
《國語辭典》:茶砖(茶磚)  拼音:chá zhuān
制成砖块状的茶叶。西南、西北各省均产。也称为「砖茶」。
分類:压制茶叶
《高级汉语词典》:茶资
茶钱
《漢語大詞典》:茶子油
由油茶子制得,主要作食用油、润发油,并用来制造肥皂——也称“茶油”
《國語辭典》: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鹽醬醋茶)  拼音:chái mǐ yóu yán jiàng cù chá
日常生活必备的七样东西。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称为「开门七件事」。
《漢語大詞典》:撤茶
(1).逐客的表示。旧时官场,客来备茶。主人端茶请饮,表示送客,客当会意而辞去。“撤茶”则表示逐客。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埋羹逐客:“﹝ 王璡 ﹞以儒士歷 寧波 知府……有给事来謁,具茶;给事为客居间,公大呼撤去,给事惭而退。又号‘撤茶太守’。”
(2).讨茶。红楼梦第四一回:“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
分類:官场主人
《國語辭典》:采茶戏(採茶戲)  拼音:cǎi chá xì
一种流行于江南各省的地方戏剧。最早出现于江西省南部九龙地区,随后流传于闽、粤一带的客家地区,成为客家戏曲的代表,俗称为「打采茶」。由小型的三脚采茶戏,吸收歌仔戏等地方戏曲的内容而发展成大型采茶戏。唱腔仍以客家山歌、民谣小调为主,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民间传奇等,深具地方特色。简称为「采茶」。
《骈字类编》:菜茶
茶经:宋江氏家传:江统字应迁,悯怀太子洗马,常上疏諌云:今西园卖醯面、蓝子、菜茶之属,亏败国体。
《分类字锦》:草茶无赖(草茶无赖)
分类:
《国语辞典》:残茶剩饭(残茶剩饭)  拼音:cán chá shèng fàn
吃剩的茶汤饭菜。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甚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儿些吃。」
《漢語大詞典》:白鹤茶(白鶴茶)
茶名。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 灉湖 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今人不甚种植。惟 白鹤僧园 有千餘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
分類: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