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荆枝茂
 
荆树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
周景式《孝子传》: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然聚,况我而殊哉』,遂还为雍和。

例句

虚说古贤龙虎盛,谁攀荆树上金台。 黄滔 贺清源仆射新命

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典故 
三荆树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荆〉~548~
《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问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简释

三荆:喻指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例句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陆机 豫章行

《骈字类编》:荆树(荆树)
唐 元稹 红荆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 许浑 题崔处士山居 荆树有花兄弟乐,橘林无实子孙忙。
分类:荆树
《國語辭典》:紫荆(紫荊)  拼音:zǐ jīng
植物名。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十五公尺,树干中部以下不分枝。叶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花于三至五月时开放,花瓣五枚,不等大,近蝶形,红紫色,长约二公分。荚果红紫色,圆锥状扁平,十月成熟,种子扁圆形,平滑有光泽,暗褐色,直径四至五毫米。一般作观赏用,原产中国大陆。
《國語辭典》:翘楚(翹楚)  拼音:qiáo chǔ
荆树丛中最高拔的树。语本《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比喻特出的人才。《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臧三哥尊字蓼斋,是小侄这学里翘楚。」也作「翘秀」、「翘材」。
《國語辭典》:三荆(三荊)  拼音:sān jīng
1.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国语辞典》:紫荆花(紫荆花)  拼音:zǐ jīng huā
1.京兆田真三兄弟,共议分产,惟堂前一株紫荆树,无法均分,于是决定破为三份。待明日就截时,其树已枯死。三兄弟见而大惊,方醒悟,树不欲分斫宁愿自枯,兄弟竟争分产,乃人不如树,于是兄弟合财不复解树,树亦应声而荣茂。兄弟相感终为孝门的故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后人则以紫荆花称誉兄弟和睦,同居而不分家。
2.豆科苏木亚科「紫荆」所开的花。参见「紫荆」条。
《漢語大詞典》:田荆
据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载, 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析产,拟破堂前一紫荆树而三分之,明日,树即枯死。 真 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兄弟感悟,遂合产和好。树亦复茂。后因以“田荆”为兄弟和好之典实。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诗:“我欲使诸凡鸟雀,尽变为鶺鴒;我欲使诸凡草木,尽变为 田 荆。” 明 陈所闻 《念奴娇序·云住阁为欧阳平林青林长林题》套曲:“身在白云层,惟愿取披云载酒,同醉 田 荆。”
《國語辭典》:荆条(荊條)  拼音:jīng tiáo
荆木的枝条。可以编制筐篮等器具,古代也用为刑具。《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不用荆条,徒流按年里起发。」
《漢語大詞典》:金荆
荆树的一种。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晋 顾微 《广州记》:“ 抚纳县 出金荆。”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金荆》:“金荆嘉树,涵露宅仙。”太平御览卷九五九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 北景 ﹞多大林木,高者数百寻。有金荆生於高山峻阜,大者十围,盘屈瘤蹙,文如美锦,色艷於真金。”
分類:荆树
《漢語大詞典》:荆枝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 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復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后因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 国卬 , 穀州 刺史;弟 国稀 , 仁州 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 唐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