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 【介绍】: 北魏末柔然可汗。姓郁久闾。孝明帝正光初,继可汗位。未久,为族兄示发败,南奔北魏,封朔方郡公。求助兵马,北归复国。会其国主婆罗门来降,乃诏置阿那瑰于西吐若奚泉。正光末,破六韩拔陵起事于沃野镇,奉诏攻之,自号敕连头兵豆伐可汗。孝庄帝时命镇守北藩。孝武帝末要求通婚,未果。西魏文帝允其通婚。高欢遣张徽纂使柔然离间西魏,乃归诚东魏,通婚姻,且屡朝贡。突厥兴起,战败自杀。
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阿那瑰,丑奴弟。正光初嗣位,为其族兄俟力发示发所败。南走归魏,封朔方郡公、蠕蠕王。孝昌初号敕连投兵豆伐可汗,终魏之世,塞外无尘。齐受禅后,为突厥所破,自杀。
《國語辭典》:蠕蠕  拼音:ruǎn ruǎn
1.虫动的样子。如:「蠕蠕而动」。唐。李贺〈感讽〉诗五首之一:「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
2.柔然的别称。参见「柔然」条。
《國語辭典》:柔然  拼音:róu rá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初属拓拔部,为东胡族的苗裔。自始祖木骨闾传至社崙,凶狡有权变,南北朝时渐强大,渡漠北,侵高车,并合诸部,国势大振。其后屡败于北魏,于西魏废帝时,为突厥所灭。也称为「芮芮」、「蠕蠕」。
《國語辭典》:蠢动(蠢動)  拼音:chǔn dòng
1.虫类爬动的样子。《庄子。天地》:「蠢动相使,不以为赐。」晋。傅玄〈阳春赋〉:「幽蛰蠢动,万物乐生。」
2.意图扰乱而行动。《三国志。卷四五。蜀书。张翼传》:「吾以蛮夷蠢动,不称故还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生苗近日颇有蠢动之意。」
《國語辭典》:柔然  拼音:róu rá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初属拓拔部,为东胡族的苗裔。自始祖木骨闾传至社崙,凶狡有权变,南北朝时渐强大,渡漠北,侵高车,并合诸部,国势大振。其后屡败于北魏,于西魏废帝时,为突厥所灭。也称为「芮芮」、「蠕蠕」。
《漢語大詞典》:蜎飞蠕动(蜎飛蠕動)
虫豸之属飞翔或蠕蠕而行。借指能飞翔或爬行的昆虫。蜎,通“ 翾 ”。鬼谷子·揣:“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 清 谭嗣同 《以太说》:“及以显微镜窥之……一毛端,一水滴,知其有万亿京垓之微生物、微植物,或根著,或浮流,或蜎飞蠕动,跂行喙息。”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蜎飞蝡动,亦能有仁,故其意爱弘於长育,哀伤著於啁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形不虚立,秉气含精,虽久而腐朽,犹蜎蠕以化,芝菌以蒸。” 清 王韬 《〈华胥实录〉序》:“夫人处宇宙间,犹蜎蠕耳,其所歷之富贵声华,曾不能一瞬。”
《國語辭典》:蠢蠢欲动(蠢蠢欲動)  拼音:chǔn chǔn yù dòng
虫子要爬行时的动作。比喻人意图捣乱。如:「看他们这群小人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八成又要兴风做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