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  拼音:tè bié xíng zhèng qū
政府划定的特别行政区域。如海南岛特别行政区。
《国语辞典》:海南特别行政区(海南特别行政区)  拼音:hǎi nán tè bié xíng zhèng qū
民国三十三年,在海南岛一带特别设置的行政区域。共置十六县,首府海口市,辖境包括海南岛及南海中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
《国语辞典》:行政区画(行政区画)  拼音:xíng zhèng qū huà
为行政上便利而划分的区域。如省、县、市等。
《国语辞典》:行政区(行政区)  拼音:xíng zhèng qū
政府划定的行政区域,可包含若干层级,如台北直辖市、嘉义县、万峦乡等,分别为第一、二、三级行政区。
《國語辭典》:大行政区(大行政區)  拼音:dà xíng zhèng qū
大陆地区指介于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行政区,为行政区的最大一级。西元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四年,大陆上共分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
《漢語大詞典》:小国(小國)
(1).地狭人少之国。指小的封地。书·多士:“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 殷 命。”管子·法法:“凡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
(2).指小的国家。 清 李嶟瑞 《寒日登积宝山》诗:“南渡衣冠慙小国,北人臣妾视 高宗 。”
(3).指小的行政区。 唐 杜甫 《题郪县郭明府茅屋壁》诗:“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漢語大詞典》:州府
(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礼记·内则》:“州伯命藏诸州府。” 孔颖达 疏:“州府是州长之府藏。”
(2).州治。 唐 杜甫 《越王楼歌》:“ 绵州 州府何磊落, 显庆 年中 越王 作。” 仇兆鳌 注:“州府,府之州治也。”
(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國語辭典》:下路  拼音:xià lù
1.前面的路。《韩非子。十过》:「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后秦郡府将宋齐受使至涂口,行达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聚语。」
2.长江下游一带。《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著顺风行走,忽地被一阵大风,直打向到岸边去。」
3.往前走。《西游记》第二一回:「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动身出发。《水浒传》第五回:「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
2.死亡。《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老厌物是直性的人,听得了恁样话,自然逼他上路。去了这个祸根,还有甚人来分得我家的东西!」
3.大路。《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4.领会、了解。如:「这人真笨!解释了半天他还不上路!」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动身出发。《水浒传》第五回:「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
2.死亡。《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老厌物是直性的人,听得了恁样话,自然逼他上路。去了这个祸根,还有甚人来分得我家的东西!」
3.大路。《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4.领会、了解。如:「这人真笨!解释了半天他还不上路!」
《漢語大詞典》:军州(軍州)
古行政区划的名称。《水浒传》第一○一回:“﹝ 王庆 ﹞通共占据八座军州,八十六箇州县。”《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四百座军州,三千座县分,七百座巡检司,此是中原之地。”
分類:行政区
《漢語大詞典》:十道
(1).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方面。尚书大传卷一下:“五作十道,孝力为右。” 郑玄 注:“十道,谓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妇听者也。”
(2).十个行政区域。 唐 贞观 初,分全国为 关内 、 河南 、 河东 、 河北 、 山南 、 淮南 、 江南 、 陇右 、 剑南 、 岭南 等十道。
(3).十个行政区域。 元 代 江南 行台所辖十道: 江东 建康道 、 江西 湖东道 、 江南 浙西道 、 浙东 海右道 、 江南 湖北道 、 岭北 湖南道 、 岭南 广西道 、 海北 广东道 、 海北 海南道 、 福建 闽海道 。参阅元史·百官志二
(4).即十善。不犯十恶。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
《漢語大詞典》:本道
(1).正道。指本根之道。京氏易传·蛊:“蛊适六爻,阴阳上下,本道存也。”
(2).以道为根本。 晋 孙楚 《庄周赞》:“本道根贞,归于大顺。”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新唐书·李吉甫传:“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宋史·礼志二七:“国朝之制,有於私第册之者,有於本道册之者。”
(4).谓正派、本分。 克非 《春潮急》一:“这天上午, 太平镇 场口外的桥楼底下,站着两个老实本道的青年。”
《國語辭典》:外路  拼音:wài lu
外地、异地。《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彼此坐下,问了些外路的事。」《老残游记》第七回:「许多书都是本店里自雕板,不用到外路去贩买的。」
《國語辭典》:关内(關內)  拼音:guān nèi
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山海关以内均称为「关内」。也称为「关里」。
《漢語大詞典》:大藩
古代指比较重要的州郡一级的行政区。《梁书·明山宾传》:“ 明祭酒 虽出抚大藩,拥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旧唐书·卢祖尚传:“ 交州 大藩,去京甚远,须贤牧抚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 侂胄 怨望殊甚,宜以厚赏酬其劳,处以大藩,出之於外。” 明 何景明 《赠刘大参》诗:“自识 文翁 化,佳声满大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