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实(行實)
亦作“ 行寔 ”。
(1).行为朴厚。 唐 韩愈 《举荐张籍状》:“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声华行实,光映儒林。”
(2).谓实际行为;实际。 宋 王安石 《拟寒山拾得》诗之十八:“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 范仲淹 等意欲復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詔近臣议。”
(3).指生平事迹。 唐 黄滔 《华严寺开山始祖碑铭》:“十一年,其徒 从绍 疏师行实于闕,昇其院为 华严寺 。”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为人后者,生尽爱敬,死极哀戚,立身扬名,以显其亲,宜若足矣。而又思所以致美乎松楸,而增光乎泉壤,表其行寔,大书深刻,为不朽之説。” 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铭》:“既葬十餘年, 燧 自状其行 实 ,謁 濂 为之铭。”
(4).犹行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 清 方苞 《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往年,或以烈妇 荆氏 行实视余。”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时候做自传,死了想有人分讣文,做行实,甚而至于还‘宣付国史馆立传’。”
《漢語大詞典》:事状(事狀)
(1).事实情况。 汉 王充 论衡·四讳:“诸工技之家,説吉凶之占,皆有事状。”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武陵 太守闻 娥 ( 李娥 )死復生,召见,问事状。” 鲁迅 《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用数顷刻,遂知种种作风,种种作者,种种所写的人和物和事状。”
(2).犹行状。 明 李东阳 《储处士传》:“自述事状以告於太史氏,请为传以传。” 清 曾国藩 《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 福田 先生﹞篤行君子也,数为余述诵两世事状。”
(3).指诉状所陈之事。隋书·柳彧传:“ 彧 据案而坐,立 素 於庭,辩詰事状。”
《漢語大詞典》:善状(善狀)
(1).好的事迹。 宋 苏洵 《史论上》:“所襃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三变 释褐到官始踰月,善状安在,而遽荐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武定四叛:“ 陈 抚 滇 十六年,实少善状。”
(2).指行状。 唐 柳宗元 《柳州司马孟公墓志铭》:“ 孟氏 之孤曰 遵庆 ,奉其父命书九篇,为善状一篇。”
(3). 唐 时吏部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旧唐书·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行述
(1).谓生平概略、履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素族无名策,故以纪行述耳,遂相祖习。”
(2).即行状。 清 刘大櫆 《渔溪巴君墓志铭》:“我死,慎勿丐名流作传及妄为行述,以貽有识之非笑。”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巴金 《家》三七:“﹝ 觉慧 ﹞把附印在后面的三叔起稿、四叔手写的祖父的‘行述’,翻了两下。”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李翱 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漢語大詞典》:谨状(謹狀)
行状、书状结尾常用语。谓敬谨陈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谨状。” 唐 李德裕 《与桂州郑中丞书》:“伏恐製序之时,要知此意,伏惟详悉。谨状。” 宋 汪应辰 《柴君墓志铭》:“谨状叔父行实,授诸执事者,惟先生幸而铭之。” 清 焦循 《拣选知县李君滨石事状》:“今适当修府县志,奈何不编次其本末,以乞於大人先生,或赖以不朽。 循 不敢辞,谨状。”
《國語辭典》:甄别(甄別)  拼音:zhēn bié
1.鉴别、区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
2.审察优劣,决定去取。《元史。卷一七○。张昉传》:「入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甄别能否,公其黜陟,人无怨言。」《文明小史》第六○回:「索性拼著精神细细的甄别,其中或有奇材异能,亦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填讳(填諱)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 唐 人称题讳。如 贞元 十五年《徐浩碑》, 张式 撰, 浩 次子 岘 书,碑尾有“表姪前 河南府 参军 张平叔 题讳”一行。 宋 周必大 《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 田橡 填讳”。 元 《麻衣子神字铭》有“ 南阳 贡士 李珩 填讳”字样。参阅 清 王芑孙 《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
《漢語大詞典》:灵象(靈象)
上天所显示的景象。多指日月星辰的运行状态,古人常据以占吉凶。《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刘廙 等曰:“灵象变於上,羣瑞应於下。” 晋 张载 《秋诗》:“灵象运天机,日月如激电。” 北魏 张渊 《观象赋》:“陟秀峯以遐眺,望灵象於九霄。”
《漢語大詞典》:志状(誌狀)
墓志和行状。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志状不可妄作:“誌状在文章家为史之流,上之史官,传之后人,为史之本。”
分類:墓志行状
《漢語大詞典》:状式(狀式)
(1).行状的格式。新唐书·李敬玄传:“时员外郎 张仁禕 有敏才, 敬玄 委以曹事, 仁禕 为造姓歷、状式、銓簿,钳键周密。”
(2).指印有规定格式的诉讼用纸。《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央个人买状式写了,取路投 长洲县 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状式不立,傍有善唆惯讼之人,巧设虚局,并瞒代书。”
《漢語大詞典》:谱状(譜狀)
记载族系及行状的书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纪传録:一国史,二注历,三旧事,四职官,五仪典,六法制,七伪史,八杂传,九鬼神,十土地,十一谱状,十二簿録。”
《漢語大詞典》:状略(狀略)
行状之大略。史记·张丞相列传:“ 孝武 时丞相多甚,不记,莫録其行起居状略,且纪 征和 以来。”
《漢語大詞典》:传状(傳狀)
传记行状。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盖方志与传状异事,传状者,记今人,其里居、官位宜从今。” 朱自清 《〈背影〉序》:“如序跋,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都有许多小品文字。”
分類:传记行状
《漢語大詞典》:炯迹
光荣的行状。 南朝 宋 鲍照 《解褐谢侍郎表》:“臣孤门贱生,操无炯迹。”
分類:光荣行状
《漢語大詞典》:题讳(題諱)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文中出现的祖先名讳,谓之“题讳”。金石萃编卷一○四引 唐 《徐浩碑》碑后题衔:“表姪前 河南府 参军 张平叔 题讳。”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题讳填讳:“‘彭王傅徐浩碑’, 浩 次子 峴 所书。碑末有‘表姪 河南府 参军 张平叔 题讳’十二字。题讳,即今人所云填讳也。”参见“ 填讳 ”。
《漢語大詞典》:填讳(填諱)
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 唐 人称题讳。如 贞元 十五年《徐浩碑》, 张式 撰, 浩 次子 岘 书,碑尾有“表姪前 河南府 参军 张平叔 题讳”一行。 宋 周必大 《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末题“通直郎 田橡 填讳”。 元 《麻衣子神字铭》有“ 南阳 贡士 李珩 填讳”字样。参阅 清 王芑孙 《碑版广例·碑用他人填讳书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