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秽迹(穢跡)  拼音:huì jī
丑恶而令人不齿的事迹。《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编审馀论》:「秽迹彰闻,官箴大玷。」
分類:污浊行迹
《漢語大詞典》:寝迹(寢跡)
亦作“ 寝跡 ”。 隐藏行迹。指隐居。 晋 陶潜 《张长公》诗:“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跡衡门下,邈兴世相絶。”
《漢語大詞典》:诔行(誄行)
谓累列死者行迹。 宋 苏辙 《乞赐张宣徽谥札子》:“窃以谓约身杀礼,虽人臣执谦之美;而誄行易名,本人君追远之义。”
分類:死者行迹
《漢語大詞典》:奸乱(姦亂)
亦作“奸乱”。
(1).谓心术不正,行迹不轨。《淮南子·主术训》:“为惠者生姦,而为暴者生乱,姦乱之俗,亡国之风。” 汉 王符 《潜夫论·德化》:“民蒙善化,则人有士君子之心;被恶政,则人有怀姦乱之虑。”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其於愚人,则流於佣隶,入於窃乞。其於才人,则流於徼幸,入於奸乱。”
(2).淫乱。汉书·江充传:“西入关,更名 充 。诣闕告 太子丹 与同产姊及王后宫姦乱。”后汉书·董卓传:“又姦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羣僚内外莫能自固。”魏书·刑罚志:“ 神龟 中, 兰陵公主 駙马都尉 刘辉 ,坐与 河阴县 民 张智寿 妹 容妃 , 陈庆和 妹 慧猛 ,姦乱耽惑,殴主伤胎。”
《漢語大詞典》:过迹(過蹟)
亦作“ 过蹟 ”。
(1).过去的行迹。 唐 元稹 《遣病》诗:“前身为过跡,来世即前程。”
(2).错误的行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而新充蠢朴之人,皆平日所颐指使,谅不敢举陈其过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 吴 浙 之间,有等积年巨蠹,盘踞衙门,专通上下线索,勾连地方势豪,侦探官府短长,胥役所行过蹟,凭其喜怒,牵陷善良,取捕风捉影之事,作装头换面之谋。”
见“ 过跡 ”。
《漢語大詞典》:超迹(超跡)
亦作“ 超跡 ”。
(1).高超的行迹。 晋 王涣之 《兰亭》诗:“超跡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2).指羽化,仙化。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许询〈自叙〉》:“五难既洒落,超迹絶尘网。”
《漢語大詞典》:凡迹
常人的行迹。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二:“劲翮有遐举,直木无繁枝。迈往絶凡迹,端正尝违时。”
分類:常人行迹
《漢語大詞典》:雅躅
高雅的行迹。 唐 郑谷 《故许昌薛尚书能尝为都官郎中何以仰继前贤荣惕在衷遂赋自贺》:“都官虽未是名郎,践歷曾闻 薛许昌 ,復有 李公 陪雅躅,岂宜 郑子 忝餘光。”
分類:高雅行迹
《漢語大詞典》:行躔
行迹,行踪。 明 邵璨 《香囊记·途叙》:“谁道人离乡贱,宝剑青毡,行囊儘餘沽酒钱,何处卸行躔。”
分類:行迹行踪
《漢語大詞典》:检迹(檢跡)
见“ 检跡 ”。
亦作“检蹟”。
(1).检查行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览文虽巧,而检跡如妄。”
(2).谓检点行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漢語大詞典》:诔谥(誄諡)
古代累述死者生前行迹并以此定谥的文字。 清 龚自珍 《周信之明经中孚手拓吴兴收藏家吴晋宋梁四朝砖文八十七种见贻赋小诗报之》:“非金非石非誄諡,兽面鱼形错文字。”
《漢語大詞典》:委伏
(1).委弃埋没。
(2).因畏服而收敛行迹。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兇,销鑠缩栗,迎风而委伏。”
《漢語大詞典》:盗迹(盜跡)
盗贼的行迹;盗窃的痕迹。 宋 龚开 《宋江三十六人赞序》:“彼 跖 与 江 ,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跡而无讳者也。” 元 袁桷 《邢氏先茔碑铭》:“檄君以问,入其室,左右视验,实无有盗跡。” 元 袁桷 《同知乐平州事许世茂墓志铭》:“其治 婺源 ,益自振剔,絶蔓探疑,明以近民,而盗跡不敢入境。”
《漢語大詞典》:幽履
犹韬光。隐藏行迹。南齐书·高逸传序:“若今十餘子者,仕不求闻,退不讥俗,全身幽履,服道儒门,斯逸民之轨操,故缀为高逸篇云尔。” 唐 陈子昂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探金虎之爻,志存幽履。遂去家遁於 嵩山 。”
《漢語大詞典》:鹿迒
鹿的行迹。 清 钱谦益 《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卢紫房一百十韵》:“冰坚扫狐踪,雪深埋鹿迒。” 钱曾 笺注引 刘熙 释名:“鹿兔之道曰亢。行不由正,亢陌山谷草野而过也。”
分類: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