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衢  拼音:tiān qú
1.房宿四颗星中间的天区,因为黄道穿过而有此称号。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亦四辅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2.京都。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三国志。卷六二。吴书。是仪胡综传。胡综》:「远处河朔,天衢隔绝。」
3.帝京的辇道。唐。李贺〈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國語辭典》:九衢  拼音:jiǔ 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楚辞。屈原。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
《國語辭典》:通衢  拼音:tōng qú
四通八达的道路。《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之二》:「停阴结不解,通衢化为渠。」唐。李商隐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國語辭典》:康衢  拼音:kāng qú
大路,康庄大道。《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动容发音而观者,莫不抃舞乎康衢,讴吟乎圣世。」
《漢語大詞典》:康衢谣(康衢謡)
列子·仲尼:“ 尧 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治歟;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尧 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后因称歌颂盛世之歌为“康衢謡”。 王闿运 《丁文诚诔》:“始为藏垢之藪,令有康衢之謡。”
《漢語大詞典》:云衢(雲衢)
(1).云中的道路。《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艳歌》:“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天公出美酒, 河伯 出鲤鱼。”《宋史·文苑传三·路振》:“於是络黄金之覊,浴天池之波,鼓鬣云衢,弄影星河。”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仙子初离月浦, 嫦娥 忽下云衢。” 郁达夫 《小游仙诗》:“瑶草云衢露似珠,微寒初透紫罗襦。”
(2).借指高空。 元 乔吉 《扬州梦》楔子:“舞态生花坞,歌声上云衢。”
(3).比喻朝廷。 晋 左思 《白发赋》:“英英 终 贾 ,高论云衢。”
(4).喻高位。 宋 梅尧臣 《刘运使因按拜省》诗:“于兹亦未几,用直升云衢。” 清 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看他们早名登蕊榜,一个个腾向云衢。”
《國語辭典》:亨衢  拼音:hēng qú
1.通达顺畅的大道。唐。元稹〈苦雨〉诗:「百川朝巨海,六龙蹋亨衢。」
2.比喻运势通达、前程美好。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粝食空弹剑,亨衢讵置锥。」
《漢語大詞典》:三衢
指今 浙江 衢县 。因县境有 三衢山 ,故称。 唐 罗隐 《寄三衢孙员外》诗:“ 小敷 文伯见何时,南望 三衢 渴復饥。” 宋 杨万里 《过安仁市得风挂帆》诗:“何人道是 三衢 远,挂起东风十幅蒲。”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昔 宋 时 三衢 守 宋 产瞻 以书答状元 留梦炎 。” 清 吴伟业 《高凉司马行》:“ 三衢 橘柚 广州 柑,梦绕江南与海南。”
泛指通衢。三,言其多。管子·轻重甲:“昔者 桀 之时,女乐三万人,晨噪於端门,乐闻於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
《骈字类编》:衢州
明一统志衢州府禹贡扬州之域春秋为越西鄙姑蔑之地秦立太末县属会稽郡东汉分立新安县吴以二县属东阳郡隋废太末入金华属婺州唐始析婺州信安县置衢州天宝中改信安郡乾元初复为衢州元改为衢州路本朝改龙游府寻改为衢州府
《國語辭典》:衢路  拼音:qú lù
1.四通八达的大道。《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谨拜章陈情,乞蒙哀省,抑恩听放,无令骸骨填于衢路。」
2.歧路。《后汉书。卷二十八下。冯衍传》:「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
《國語辭典》:街衢  拼音:jiē qú
四通八达的街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父兮桎梏亡身,女兮街衢痛哭。」也称为「街道」。
分類:街衢
《漢語大詞典》:长衢(長衢)
大道。《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晋 张协 《咏史》:“朱轩曜金城,供帐临长衢。” 唐 杜甫 《草堂》诗:“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分類:大道
《國語辭典》:路衢  拼音:lù qú
街道。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隋书。卷二五。刑法志》:「玄钺肆于朝市,赭服飘于路衢。」
《國語辭典》:交衢  拼音:jiāo qú
道路交错的地方。《孔子家语。卷五。入官》:「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唐。杜甫〈哀王孙〉诗:「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漢語大詞典》:衢室
(1).相传 唐尧 征询民意的处所。管子·桓公问:“ 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 尧 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子华子·晏子问党:“ 尧 居於衢室之宫,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宋书·临川王义庆传》:“伏惟陛下惠哲光宣,经纬明远,皇阶藻曜,风猷日昇,而犹询衢室之令典,遵明臺之叡训,降渊虑於管库,紆圣思乎版筑,故以道邈往载,德高前王。”
(2).泛指古代帝王听政之所。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 太祖 文皇帝 恭己明臺之上,听政衢室之下,九官咸静,万绩惟凝。” 唐 德宗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芳樽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漢語大詞典》:高衢
大道;要路。比喻高位显职。文选·王粲〈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李善 注:“高衢,谓大道也。”晋书·孔愉孔汪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歷试清阶,遂登显要。”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不仕则已,仕则冀就高衢远途,展其素蓄,垂名于后代,播美於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