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衣钵(衣缽)  拼音:yī bō
1.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亦且衣钵充实,家道从容。」
2.泛指老师所传授的思想、学术、技能。宋。杨万里〈赠王婿时可〉诗:「两家不是无家法,何须外人问衣钵。」《通俗编。服饰》引《邵氏闻见录》:「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钵耳。」
《國語辭典》:传衣钵(傳衣缽)  拼音: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禅宗以袈裟及钵代代相传,作为佛法传承的信證。后泛称学术技能的授受为「传衣钵」。《宋史。卷二四九。范质传》:「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
《国语辞典》:付衣钵(付衣钵)  拼音:fù yī bō
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参见「衣钵相传」条。《幼学琼林。卷三。器用类》:「付衣钵,传道之称。」
《國語辭典》:衣钵相传(衣缽相傳)  拼音:yī bō xiāng chuán
佛教禅宗以交付衣钵给弟子,代表他已开悟得法。衣钵相传,指师父传法给弟子,弟子也得到师父禅法的精华。语本《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列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镜花缘》第六○回:「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也作「衣钵真传」。
《国语辞典》:衣钵真传(衣钵真传)  拼音:yī bō zhēn chuán
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参见「衣钵相传」条。《幼学琼林。卷二。师生类》:「称得秘授,衣钵真传。」
《国语辞典》:衣钵塔(衣钵塔)  拼音:yī bō tǎ
供奉僧尼袈裟与饭盂的塔。《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中间便是唐玄奘法师的衣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