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衣成
韩诗外傅:夫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则必缺衽,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
《骈字类编》:衣破
《漢語大詞典》:薜衣
《漢語大詞典》:霓衣
《骈字类编》:冠衣
礼记曲礼: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晋书张忠傅:至长安。坚赐以冠衣,辞曰:年朽发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觐。从之。齐书王融傅:夙忝门素,得奉教君子。爰自总发。迄将立年,州闾乡党,见许愚慎,朝廷冠衣,谓无衅咎。韩愈潮州祭神文:今以始至,方上奏天子,思虑不能专一、冠衣不净洁,与人吏未相识知,牲糈酒食,器皿觕弊,不能严清。又未卜日时,不敢自荐见,使摄潮阳县尉史虚已以告,神其降鉴。
《高级汉语词典》:袆衣
王后所穿,上有五彩鸡形图案的祭服
《韵府拾遗 微韵》:燎衣
苏轼秋阳赋: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
《國語辭典》:白衣 拼音:bái yī
1.白色的衣服。《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2.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4.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2.古时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后用来称无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列传。公孙弘。太史公曰》:「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仆穿著白衣,故称僮仆为「白衣人」。《汉书。卷七二。龚胜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颜师古。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4.佛教称呼在家的世俗之人为「白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虽为白衣,奉持沙门。」
《骈字类编》:衣前
杜甫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诗 江清歌扇厎,野旷舞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