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4,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彩饰
贴花
采旄
缠结
鲜车
刻饰
金墀
九子铃
采饰
绣闺
饰外
饰观
撒花
朱幩
金颜
《漢語大詞典》:彩饰
建筑物的彩色装饰。例如:门廊彩饰一新。
《國語辭典》:贴花(貼花)  拼音:tiē huā
1.缝制于衣物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如:「他那条牛仔裤上的卡通贴花很好看。」
2.在上釉的陶瓷制品表面压印图案。如:「贴花浅盘」。
《漢語大詞典》:采旄
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建 格泽 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明 何景明 《述归赋》:“飭桂衡之超驾兮,搴采旄以前饰。”
《國語辭典》:缠结(纏結)  拼音:chán jié
缠绕束缚。《书经。禹贡》:「包匦菁茅」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匦犹缠结也。菁茅之有毛刺者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也。」南朝梁。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或有济世夷难之略,辉耀内眠,导江疏山之勤,缠结中寓。」
《漢語大詞典》:鲜车(鮮車)
装饰华丽的车子。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及之官,时人谓其必当脱素从俭,而 栩 更乘鲜车,御良马,世疑其始伪。” 唐 徐敬业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鲜车騖华轂,汗马跃银鞍。”
《漢語大詞典》:刻饰(刻飾)
(1).雕刻装饰。汉书·刘向传:“刻饰宗庙,多筑臺囿。”
(2).比喻对文辞的过分修饰润色。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陵迟至於 梁 陈 ,淫艷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
(3).古代妇女的一种梳理方式。以胶刷鬓发,使齐整如刻画。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妖冶嫺都,靚糚刻饰,便嬛绰约。”参阅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王先谦 补注。
《漢語大詞典》:金墀
用金属装饰的宫阶。借指臣子朝拜皇帝的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五:“綺井含葩,金墀玉箱。” 赵幼文 注:“ 李 注:金墀,犹金戺也。《西京赋》曰:‘金戺玉阶。’案戺即门限,用铜沓冒,黄金涂,谓之金戺。”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建厢廊於左右,造金墀於前廡。” 唐高宗 《册许敬宗太子太师文》:“晨謁金墀,事切於忠謇;夜随银啟,义光於调护。”
《漢語大詞典》:九子铃(九子鈴)
古代宫殿、寺观风檐前或帷帐上挂的装饰铃,用金玉等材料制成。西京杂记卷一:“﹝ 昭阳殿 ﹞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南史·齐废帝东昏侯纪:“ 庄严寺 有玉九子铃, 外国寺 佛面有光相, 禪灵寺 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 潘妃 殿饰。”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箴戒:“ 齐武帝 内殿则张帷杂色锦旗帐,帐之四角为金凤凰,衔九子铃。”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梁臺 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清 吴伟业 《读史有感》诗之六:“为掣琼窗九子铃,君王晨起婕妤醒。”
《漢語大詞典》:采饰(采飾)
(1).用彩色作装饰。国语·周语中:“服物昭庸,采饰显明。” 汉 张衡 《西京赋》:“故其馆室次舍,采饰纤縟。”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夫制器者,珍於周急,而不以采饰外形为善。”
(2).犹文饰。 宋 费衮 梁谿漫志·温公论碑志:“若其不贤也,虽以巧言丽辞强加采饰,徒取讥笑,其谁肯信?”
(3).指文采。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所以有《文言》者, 梁武帝 以为‘ 文王 作, 孔子 遵而修之,故曰《文言》’,非矜其采饰也。”
《漢語大詞典》:绣闺(繡閨)
犹绣房。指女子所居装饰华丽的闺房。 唐 皮日休 《醉中先起李縠戏赠走笔奉酬》诗:“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一折:“消宝篆,冷沉檀,珠帘卷,玉钩弯,纱窗静,绣闺闲。”
《漢語大詞典》:饰外(飾外)
亦作“餙外”。 修饰外表;装饰仪表。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夫饰外以夸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然也。” 唐 常衮 《谢端午赐衣及器物等表》之二:“既承餙外之恩,弥积善中之惧。” 清 袁树 《赘言》诗:“饰外而絮内,於身何有焉。”
《漢語大詞典》:饰观(飾觀)
装饰外表。韩非子·有度:“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 清 昭槤 啸亭续录·上书房:“日课诗赋,虽穷寒盛暑不輟,皆崇篤实之学,其较往代皇子出阁讲读,片刻即归,徒以为饰观者,真不啻霄壤分也。”
《國語辭典》:撒花  拼音:sǎ huā
1.无故索得的钱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银锭字号》:「大兵平宋,回至扬州。丞相伯颜号令搜检将士行李,所得撒花银子,销铸作锭。」也称为「撒花钱」。
2.以错落的花朵为装饰的图样。《红楼梦》第八二回:「开了套间门出来,仍旧带上门,放下撒花软帘。」
3.一种草书体。因其奇邪不楷正如花形,故称为「撒花」。《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捉季布传文》:「上下撒花波对当,行间铺锦草和真。」
《漢語大詞典》:朱幩
(1).马嚼环两旁的红色扇汗用具。亦用作装饰。《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鑣鑣。” 朱熹 集传:“幩,鑣饰也。鑣者,马衔外铁,人君以朱缠之也。”
(2).引申为华美的车乘。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展衣委华,朱幩寝迹。”
(3).谓赤帜、红旗。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崩腾 井陘口 ,万马皆朱幩。” 王文诰 注:“ 信 击 赵 ,未至 井陘口 ,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 赵 军。”
《漢語大詞典》:金颜(金顔)
(1).通天冠前的装饰。以黄金为璫,上加玉蝉。初学记卷二六引 南朝 宋 徐爰 《释问》:“通天冠,金博山蝉为之,谓之金颜。”一说,武冠之冠饰。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附蝉之制,古无明文。传世古器中多见玉蝉,或古武冠以黄金为璫,上加玉蝉,故云附蝉。蝉殆加於冠前。《隋志》引 徐爰 舆服注云:博山附蝉谓之金颜。故《续汉志》谓之黄金璫。璫者,当也。当冠之前,犹瓦当之当瓦之前矣。”
(2).佛教指佛的容颜。金光明经·赞叹品:“其齿鲜白,犹如珂雪,显发金颜,分齐分明。”
(3).香料名。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草木之最香者如沈水、旃檀、龙脑、苏合、薰陆、金颜……之属,皆产於 岭 表、 海南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 宋 宣和 间,宫中所焚异香,有篤耨,龙涎、亚悉、金颜、雪香、褐香、软香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