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识知(識知)
(1).知道;识察。庄子·缮性:“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 陈鼓应 今注:“ 俞樾 説:‘识、知二字连文。《诗》曰:“不识不知。”是识、知同义,故连言之曰“识知”也。’” 宋 欧阳修 《代曾参答弟子书》:“吾以谓夫子之道, 江 汉 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吾与诸足下岂所识知。” 清 朱之瑜 《答魏九使书》:“识知其为人者,其是先定,而后得徐议亲翁之去就。”
(2).见识;知识。汉书·晁错传:“臣 错 屮茅臣,亡识知,昧死上愚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奬,应訶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國語辭典》:见地(見地)  拼音:jiàn dì
见解、主张。如:「他的这番评析很有见地。」
《國語辭典》:眼色  拼音:yǎn se
1.用眼睛示意的动作。《红楼梦》第四三回:「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藩台又做眼色给他,又私下偷偷的拉了他一把袖子。」
2.见识。《西游记》第一四回:「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红楼梦》第四○回:「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喝酒去。」
《國語辭典》:眼眶  拼音:yǎn kuāng
眼窝的四周。如:「睹物思人,忆起过往种种,时而眼眶泛泪。」《老残游记》第五回:「只是觉得那人一面答话,那脸就渐渐发青,眼眶子就渐渐发红。」也作「眼匡」。
《漢語大詞典》:眼识(眼識)
(1).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
(2).眼光;见识。 黄中黄 《孙逸仙》:“ 李 ( 李鸿章 )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五:“ 吴稚晖 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國語辭典》:预见(預見)  拼音:yù jiàn
预先推想得见。如:「他一向勤勉奋发,出人头地是可以预见的。」
《漢語大詞典》:识具(識具)
见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裴楷 儁朗有识具。”南史·胡谐之传:“ 谐之 有识具,每朝庭官缺及应迁代,密量所用人,皆如其言。” 清 方楘如 《偶然欲书》:“旧唐书於诗似欲以 元 白 压 李 杜 ,於文似不满 韩昌黎 ,其识具可知矣。”
分類:见识
《漢語大詞典》:览见(覽見)
(1).望见。后汉书·冯衍传下:“通视千里,览见旧都。”
(2).犹见识;见识所及。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仲舒 览见深鸿,立事不妄,设土龙之象,果有状也。”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之三:“自古以好坑杀人致叛,以能抚养收其用,皆公所览见。”
分類:望见见识
《漢語大詞典》:理鉴(理鑒)
犹见识。晋书·戴若思传:“时同郡人 潘京 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 若思 就 京 与语,既而称 若思 有公辅之才。”
分類:见识
《漢語大詞典》:蠡见(蠡見)
喻肤浅的见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黄河清:“其后至 正德 二年八月,而 黄河 又清。此年此月, 世宗 生於兴邸,可见吉祥善事,别有徵应,非一时蠡见所能测也。”参见“ 蠡测 ”。
分類:肤浅见识
《國語辭典》:蠡测(蠡測)  拼音:lí cè
用瓠瓢来测量海水的深度。比喻见识短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典籍将蠡测,文章若管窥。」也作「蠡酌」。
《漢語大詞典》:燕雀之见(燕雀之見)
比喻浅薄的见识。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乃欲为鸿飞之冥冥,於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而吾犹詉詉焉为之悲怜其遇,其犹燕雀之见也夫!”
分類:浅薄见识
《国语辞典》:挈瓶小智  拼音:qiè píng xiǎo zhì
比喻浅薄的见识。《南齐书。卷二八。刘善明传》:「徒以挈瓶小智,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恩不酬。」也作「挈瓶之知」。
分类:浅薄见识
《國語辭典》:管窥之见(管窺之見)  拼音:guǎn kuī zhī jiàn
比喻识见狭小。如:「以上是我的管窥之见,请各位多多指教。」
分類:短浅见识
《國語辭典》:以管窥天(以管窺天)  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透过竹管看天,仅见天的一小部分。比喻见识片面而狭窄。《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子但据目前,譬如以管窥天,多见其不知量矣。」也作「管中窥天」、「用管窥天」。
《漢語大詞典》:井管拘墟
比喻浅陋、片面的见识。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鉅儒著述,皆有本原,不得以井管拘墟,轻相訾议也。”
《國語辭典》:故老  拼音:gù lǎo
1.前朝年老之人。《文选。李密。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年老有德的人。《诗经。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