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陋目
谦词。谓视野狭隘、见识短浅。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壮怀益磊磈,陋目开昏蒙。”
《国语辞典》:皮相士  拼音:pí xiàng shì
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而见识肤浅的人。明。李攀龙〈夏日东村卧病〉诗一二首之一一:「延陵皮相士,竟失被裘翁。」明。袁宏道〈三弟回志喜〉诗其四:「何人皮相士,道尔定狂痴。」
《國語辭典》:俚儒  拼音:lǐ rú
见识浅陋的儒生。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所谓五臣者,真俚儒之荒陋者也,而世以为胜善,亦谬矣。」宋。陆游〈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
《漢語大詞典》:量识(量識)
犹识量。器量见识。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神仙一:“ 光庭 ( 杜光庭 )量识肤浅,不意上仙降鉴,深为罪戾。”
分類:器量见识
《漢語大詞典》:鉴局(鑑局)
亦作“鉴局”。 指人的见识和胸襟器量。 唐 司空图 《容成侯传》:“上闻而器之,召见,嘉其鉴局,且谓毫髮无隐,屡顾属之。”
《漢語大詞典》:扁扁
扁,不厚。《诗·小雅·白华》“有扁斯石” 毛 传:“扁扁,乘石貌。” 孔颖达 疏:“乘车之时履此石而上,故谓此石为乘石。”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后面那座彩亭,抬着却像件扁扁的东西。”
(1).喜悦貌。孟子·离娄下“施施从外来” 汉 赵岐 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
(2).狭小。指见识、气度等。 汉 扬雄 《太玄·达》:“次四,小利,小达大迷,扁扁不救。” 司马光 集注:“扁扁,狭小皃。”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今夫学者,扁扁卑卑,狭于守规。”
《漢語大詞典》:迷意
糊涂的见识。后汉书·张敏传:“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只缘自意有高仾,迷意凡心难得至。”
分類:糊涂见识
《国语辞典》:蠡酌  拼音:lí zhuó
用瓠瓢来酌量海水的深度。比喻见识短浅。《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以管窥天,以蠡酌海。」也作「蠡测」。
《漢語大詞典》:鄙识(鄙識)
谦称自己的见识。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窃以私见鄙识,窥测万一如此。”
《漢語大詞典》:咫见(咫見)
短浅的见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夫以夷攻夷之效,咫见者视为迂图。”
分類:短浅见识
《漢語大詞典》:瞡瞡
见识浅陋貌。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嵬容:其冠絻,其缨禁缓,其容简连;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瞡瞡者,鄙细之容。”
分類:见识浅陋
《漢語大詞典》:史识(史識)
修史的见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学,无史笔;有史裁,无史识也。”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四》:“以为中世纪在文化上,不能算黑暗和停滞,以为 罗丹 的出现,是再兴戈谛克的精神:都可以见作者的史识。”
分類:修史见识
《漢語大詞典》:深士
见识深远的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能夷异如 裴楷 ,处逼如 裴遐 ,可称深士乎。”
分類:见识深远
《漢語大詞典》:俊识(儁識)
卓越的见识。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后来经始者,贵乎儁识通才,若 班固 陈寿 是也。”
分類:卓越见识
《漢語大詞典》:迷见(迷見)
(1).见识糊涂。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
(2).指糊涂的见解。 梁启超 《论希腊古代学术》第二章:“虽然,其揭櫫理性,而以六根六尘所接构者为迷见,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