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赒急(賙急)
帮助解决急难之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韦居士:“ 高宗 諭之曰:当今谁知有 元祐 人如 韦许 者,又尝賙急之,岂可以常人比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然而僚属遇意外急需,下役亦多家道贫苦,賙急悯贫,仁宰之事又未可概论也。”
《漢語大詞典》:了法
(1).佛教语。谓领悟法理。 唐 澄观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十忍经》云: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之二:“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2).解决问题的办法。《歧路灯》第四四回:“﹝ 谭绍闻 ﹞到了半夜,猛然牀上坐起,説道:‘罢了,我竟是上 亳州 寻我舅舅去,天下事躲一躲儿,或者自有个了法。猛做了罢。’”
《國語辭典》:思过半(思過半)  拼音:sī guò bàn
所知已超过一半,谓所悟已多。《易经。系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唐。杨烱〈王勃集序〉:「有称孔夫子而谓之曰:『易有太极,子其勉之。』寤而循环,思过半矣。」
《國語辭典》:上访(上訪)  拼音:shàng fǎng
大陆地区指人民群众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要求解决的行为。
《國語辭典》:速决(速決)  拼音:sù jué
尽快决定、解决。《三国演义》第三回:「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
《國語辭典》:及时雨(及時雨)  拼音:jí shí yǔ
1.正赶上需要时所下的雨。宋。李弥逊〈赤松〉诗:「那知无心云,解作及时雨。」
2.比喻能救人急难的人。宋。叶庭圭《海录碎事。卷一二。臣职部下。赒急门》:「薛允恭,能赒人之急,人号『及时雨』。」《水浒传》第一八回:「那押司姓宋名江,……每每排难解纷,只是赒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國語辭典》:治标(治標)  拼音:zhì biāo
只处理表面上的枝节末处,而未能真正解决根本症结。如:「你擦这药膏只是治标罢了,还是去看医生吧!」
《國語辭典》:治本  拼音:zhì běn
从根本著手,解决问题。如:「治标不如治本。」
《漢語大詞典》:解铃(解鈴)
比喻解决纠纷、困难。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老年兄,你解铃胜似繫铃高,惠重叨。”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我自己补充的一个证据,由我自己来解铃吧。”参见“ 解铃还须繫铃人 ”。
《國語辭典》: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鈴還須繫鈴人)  拼音: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系在老虎脖子的金铃只有系上去的人能解下来。典出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六祖下第十世。法灯禅师》。比喻由谁制造出来的事端、问题需要当事人去解决。如:「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医,这件事仍须他出面去解决。」
《國語辭典》:难点(難點)  拼音:nán diǎn
问题不易解决的地方。如:「克服难点」。
分類:问题解决
《國語辭典》:谈判(談判)  拼音:tán pàn
商议解决重大事情。如:「双方当事人即将进行谈判。」
《漢語大詞典》:释结(釋結)
谓解决疑难。 汉 孔融 《荐祢衡表》:“解疑释结,临敌有餘。”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漢語大詞典》:遣决(遣決)
处理,解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旧例,丞相待漏於庐,然巨烛尺尽始晓,将入朝,尚有留桉遣决未尽。”
分類:解决
《漢語大詞典》:论解(論解)
(1).论说和解释。后汉书·延笃传:“ 篤 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 服虔 等以为折中。” 梁启超 《改用太阳历法议》:“其有以忤俗骇民为疑者,吾将别著论解之。”
(2).谓据理申辩使之解脱(罪责)。宋史·曾肇传:“諫官 陈瓘 、给事中 龚原 以言得罪,无敢救, 肇 极力论解。”
(3).处理解决。《元典章·刑部十五·听讼》:“诸论诉婚姻家财田宅债负,若不係违法重事,并听社长以理论解,免使妨废农务,烦紊官司。”
《国语辞典》:宝钥(宝钥)  拼音:bǎo yào
最宝贵的钥匙。比喻能解决文深旨奥的学术著作。如道学有《秘藏宝钥》一书。
《漢語大詞典》:释解(釋解)
(1).解释,说明因由。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悰 ( 杜悰 )尝以事怪琳( 欧阳琳 )客或有为 琳 释解者。”
(2).解决疑难事件或问题。 五代 冯延巳 《昆仑奴传》:“生曰:‘汝辈何知,而问我襟怀间事。’ 磨勒 曰:‘但言,当为郎君释解,远近必能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