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面  拼音:wén miàn
脸上刺纹。《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南平獠传》:「有文面濮,俗镂面,以青涅之。」《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太原府文面做射粮,欲待去却徊徨。」也作「纹面」。
《国语辞典》:打叉  拼音:dǎ chā
1.在文件上画个叉,以示错误或做记号。如:「我第一题答错了,老师在试卷上打叉。」
2.交叉。《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写三十二条封皮,打叉封了。」
《國語辭典》:画押(畫押)  拼音:huà yā
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签字表示负责、认可。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押字》:「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红楼梦》第二三回:「叫他写了领字,贾琏批票,画了押,登时发了对牌出去。」也作「画柙」。
《漢語大詞典》:手号(手號)
(1).手上的雕青记号。《元典章·兵部一·新附军》:“十九年间,钦奉圣旨节该亡 宋 军人有手号的招收,无手号的休招收者。”
(2).用手作姿势为记号来表示意思。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三十日》:“ 孙逸仙 復布告此会宗旨讫,復由各人自书誓书,传授手号。”
《國語辭典》:抓阄(抓鬮)  拼音:zhuā jiū
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捲或纸团中,拈取其中一个,以取决事情。如:「既然名额有限,只好以抓阄来决定人选。」也称为「拈阄」。
《漢語大詞典》:朱红标判(硃紅標判)
旧时官员批阅公文时用红笔作的点、圈、勾等记号。《醒世姻缘传》第七回:“拆开看时,里面却是半张雪白的连四纸,翠蓝的花边,焌黑的楷书字,大大硃红标判,方方的一颗印。”亦省作“ 硃判 ”。《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那硃判的日子下面还有‘五百’二字,翻面就照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速记记号
速记中代表文字的记号。例如:学会了如何记她所听到的每一个词的速记记号。
《国语辞典》:面月印记(面月印记)  拼音:miàn yuè yìn jì
在面部印上半月形记号。《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面月印记:武科所用射马箭之马,皆由兵部验看,在面上烙以火印,形如半月,曰面月印记。」
《国语辞典》:商品条码(商品条码)  拼音:shāng pǐn tiáo mǎ
印贴于商品上,用来表达单一商品的品名、型号、价钱等各项资讯的黑白条状或记号。可利用条码阅读机来识辨,藉以达到商品管理的效果。
《国语辞典》:可圈可点(可圈可点)  拼音:kě quān kě diǎn
圈、点为表示文章精彩、重要的记号。「可圈可点」比喻表现突出,值得嘉许、肯定。如:「我校田赛代表队最近表现得可圈可点,连连刷新跳高的全国纪录。」
《国语辞典》:图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  拼音:tú shū fēn lèi fǎ
按书籍的内容或主题编列记号,并依记号收藏、管理、利用书籍的方法。如杜威十进分类法、中国图书分类法等。
《国语辞典》:袖里来,袖里去(袖里来,袖里去)  拼音:xiù lǐ lái,xiù lǐ qù
旧时商人买卖物品,常不明言价格,而与顾客袖中握手指做记号,以保持秘密。指以秘密的方式进行某事。《石点头。卷六。乞丐妇重配鸾俦》:「这聘礼也不过邓元龙三人袖里来袖里去,所以外人并不知得。」
《国语辞典》:延长记号(延长记号)  拼音:yán cháng jì hào
乐谱上指记在音符或休止符上的记号,表示将此音符或休止符延长。为英语fermata、hold的意译。或记在单小节线、双小节线上。
《国语辞典》:运算符号(运算符号)  拼音:yùn suàn fú hào
标示数学式中,每个数字间计算方式的记号。如+、-、×、÷。
《国语辞典》:管色谱(管色谱)  拼音:guǎn sè pǔ
中国传统记谱法。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演变而来,常见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工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