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学剑学书
 
学剑自哂
 
敌万人
   
记名非项籍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國語辭典》:记名(記名)  拼音:jì míng
记载姓名,以明功绩或权利的归属。如:「这次选举采记名投票。」
《國語辭典》:无记名投票(無記名投票)  拼音:wú jì míng tóu piào
一种选举方式。投票时选举人不在选票上签写自己的姓名,称为「无记名投票」。
《国语辞典》:无记名(无记名)  拼音:wú jì míng
不署名。如:「无记名投票」、「无记名證券」。
分类:署名
《漢語大詞典》:记名符(記名符)
古代儿童佩用的一种迷信物。旧时恐小孩夭折,故寄名于神或僧道为弟子,并佩戴僧道所画的符箓,以辟邪祛祟,却病延年。红楼梦第八回:“﹝ 宝玉 ﹞项上掛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漢語大詞典》:内记名(内記名)
清 代被保举的人或在军机处记名,或在吏部记名,在军机处记名者较易得官,称内记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原这 赵大人 也是一个 江南 候补道,号叫 啸存 ,这回进京引见,得了内记名出来。”
《國語辭典》:挂名  拼音:guà míng
记名。多指徒有其名而不负责任。宋。苏轼〈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上书挂名岂待我?独立自可当雷霆。」也作「挂名」、「跨名」。
《國語辭典》:挂名(掛名)  拼音:guà míng
记名。多指徒有其名而不负责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老爷,这对河就是葛来官家。他也是我挂名的徒弟。」也作「挂名」、「跨名」。
《國語辭典》:通籍  拼音:tōng jí
1.汉制。将记有姓名、年龄、身分的竹片挂在宫门外,经核对相合者,得出入宫门。《汉书。卷七四。魏相传》:「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寖不制。」
2.进士初及第。唐。刘禹锡〈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诗:「金门通籍真多士,黄纸除书每日闻。」
3.新官通报名籍于朝廷。朝廷中已有他的名籍。唐。杜甫 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
《國語辭典》:记录(記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汉。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也作「纪录」、「记载」。
2.记于书册的资料。如:「把事情的过程做成记录。」也作「纪录」、「记载」。
3.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期待在明天的运动场上,打破全国撑竿跳记录。」也作「纪录」。
4.记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记录。」
《國語辭典》:名籍  拼音:míng jí
1.登记姓名的簿册。《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汲黯》:「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凡宫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养蚕,会其课业。」也称为「名簿」、「名册」。
2.官妓的乐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八出》:「我兄弟说得自是,它如今须脱了名籍。」
《國語辭典》:门籍(門籍)  拼音:mén jí
1.古时宫门的册籍,籍中有名者方许出入。《汉书。卷五二。窦婴传》:「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2.家世。《文选。任昉。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臣门籍勋荫,光锡土宇。」
《國語辭典》:注名(註名)  拼音:zhù míng
记载。《西游记》第五回:「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
分類:记名名册
《國語辭典》:过户(過戶)  拼音:guò hù
当房屋、车辆及记名有价證券等动产或不动产所有权移转时,至相关机构办理更换物主姓名的手续,称为「过户」。
《漢語大詞典》:着籍(著籍)
(1).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 汉 制,门籍有其姓名者,方得入宫。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孝王 入朝…… 梁 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 汉 宦官无异。”
(2).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亦泛指弟子。 宋 苏辙 《和胡教授蒙太守策试诸生》:“著籍初同 闕里 多,采芹先致 鲁 风和。”
(3).登记在户籍上。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荆州 北据 汉 沔 ,利尽 南海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 荆州 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其经理之也,必察其祖籍。”
(4).引申为有名。 唐 贾岛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不唯诗著籍,兼又赋知名。”
《漢語大詞典》:弃书捐剑(棄書捐劍)
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 怒之。 籍 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 项梁 乃教 籍 兵法。”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宋 苏轼 《赠李彦威秀才》诗:“弃书捐剑学万人,紈袴儒冠皆误身。”
《國語辭典》:万人敌(萬人敵)  拼音:wàn rén dí
骁勇善战的将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昱传》:「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