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逾侈长饰(逾侈長飾)
谓过度奢侈而超过身份讲究服饰。 宋 赵叔向 《肯綮录·长物》:“ 东汉 威宗詔已有此语,云其舆服制度有逾侈长饰者,皆宜省损。亦作去声,皆本于 左氏 也。”
《漢語大詞典》:要样儿
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讲究形式或外表。例如:凑合着穿就得了,别总是要样儿。
《國語辭典》:鲜衣美食(鮮衣美食)  拼音:xiān yī měi shí
鲜衣,华美的服饰。美食,精美的食物。鲜衣美食形容豪华奢侈。《旧五代史。卷一○八。汉书。苏逢吉传》:「逢吉性侈靡,好鲜衣美食,中书公膳,鄙而不食,私庖供馔,务尽甘珍。」《清史稿。卷二四七。于朋举传》:「兵初罢,民方重困,此曹鲜衣美食,纵横市井间,何所取诸?」
《国语辞典》:铺排张扬(铺排张扬)  拼音:pū pái zhāng yáng
1.敷陈其事而发扬光大。如:「王先生可称得上是铺排张扬前人的德业了。」「老闆若能多对员工优异的表现铺排张扬,定能增进公司的向心力。」
2.过分讲究表面的排场。如:「建筑如果只求达到铺排张扬的目的,不如不建。」「为人处事应避免铺排张扬。」
《国语辞典》:衣裳楚楚  拼音:yī cháng chǔ chǔ
服装整齐而讲究的样子。《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聊斋志异。卷四。胡四相公》:「推扉一觑,则内有美少年,相视而笑。衣裳楚楚,眉目如画。」也作「衣冠楚楚」。
《国语辞典》:充排场(充排场)  拼音:chōng pái cháng
以铺张、讲究的方式来维持场面。如:「为了表示对庆祝活动的支持,届时多找些助兴团体来充排场。」
《国语辞典》:俪采(俪采)  拼音:lì cǎi
讲究对偶与文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国语辞典》:老人茶  拼音:lǎo rén chá
即功夫茶。由于冲泡极为讲究茶品、茶水、茶具及冲泡过程,因为冲泡耗时,通常唯老人家有时间可消磨,所以又称为「老人茶」。古代均为茶末冲饮,明代以后,实行全叶,用砂壶,尤以宜兴陶壶为上品,而形成明清以来的饮茶艺术,今人则以此种泡茶,称为「茶艺」。如:「在院子里泡老人茶、听戏是爷爷最大的消遣。」
《漢語大詞典》:干嘉学派
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漢語大詞典》:乾嘉学派(乾嘉學派)
清 乾隆 嘉庆 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 明 清 之际的 顾炎武 。到 乾 嘉 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漢語大詞典》:槅门
旧式建筑中的一种比较讲究的门,上部做成窗棂,糊纸或装玻璃,对开或中间对开、两边单开。
《漢語大詞典》:唱工戏(唱工戲)
戏曲术语。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侧重于唱功的戏叫“唱功戏”。也写作“唱工戏”。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遇到《彩楼配》《祭塔》什么的唱工戏,她会打起瞌睡来。”
《漢語大詞典》:参前倚衡(參前倚衡)
(1).论语·卫灵公:“ 子张 问行, 子 曰:‘言忠信,行篤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 书诸绅。”意谓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朱子全书》卷七:“执事便敬,与人便忠,以至参前倚衡,无往而不见这个道理。”
(2).泛指一举一动,一切场合。 明 唐顺之 《答王遵岩书》:“然以为有物,则何睹何闻;以为无物,则参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卦世间一物。”
《國語辭典》:摆门面(擺門面)  拼音:bǎi mén miàn
比喻人讲究排场,粉饰外表。如:「现代有些人买仿冒的古物摆门面,附庸风雅,实在没必要。」
《漢語大詞典》:谦癖(謙癖)
谓过分讲究谦让礼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平生有谦癖,拜起紆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