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诱惑色(诱惑色)  拼音:yòu huò sè
某些动物特具的一种体色,用以诱惑他物近前而捕食之。如爪哇产的蜘蛛,体色如鸟粪,嗜食鸟粪的蝴蝶见而趋前,遂被捕食。
《国语辞典》:动心娱目(动心娱目)  拼音:dòng xīn yú mù
诱惑人心并使人视觉舒适。多指声色享乐。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顾,若将浼我者。」
《漢語大詞典》: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國語辭典》:魂飞魄散(魂飛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1.魂魄离体。比喻死亡。《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2.比喻非常恐惧害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红楼梦》第四四回:「那小丫头已经吓的魂飞魄散,哭著,只管碰头求饶。」也作「魄散魂飞」、「魂飘魄散」、「魂飞魄丧」、「魂销魄散」。
《國語辭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拼音:dào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谨防外界诱惑,因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却容易高过正气。《西游记》第五○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帐。」后用以比喻一事兴起,又会有一事超过其上。
《國語辭典》:打情骂俏(打情罵俏)  拼音:dǎ qíng mà qiào
带有亲昵或诱惑的相互嘲弄。今多指男女调情。《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齐巧这两天,糖葫芦又没有去,王小四子便打情骂俏起来。」也作「打情骂趣」。
《漢語大詞典》:牵诱(牽誘)
牵缠诱惑。 明 高攀龙 《讲义·万物皆备章》:“人被物欲牵诱,却全散漫了,故须反身。”
分類:牵缠诱惑
《漢語大詞典》:骗诱(騙誘)
欺骗诱惑。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十一章:“咱们自然也得一方面骗诱--软做一番;一方面威吓--硬做一番。”
分類:欺骗诱惑
《国语辞典》:始乱终弃(始乱终弃)  拼音:shǐ luàn zhōng qì
本指男子诱惑女子做出违背礼法的行为,最后却弃而不顾。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二。槐西杂志二》:「始乱终弃,君子所恶。」泛指用情不专,违反承诺,未能妥善结束感情。
《漢語大詞典》:夸诱(誇誘)
夸耀诱惑。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至以卿相潭潭之説,夸诱其子,则其诲馆下诸生者可知已。”
分類:夸耀诱惑
《國語辭典》:卖俏行奸(賣俏行姦)  拼音:mài qiào xíng jiān
玩弄手段来买通或欺骗人,以行奸作恶。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只为赵令史卖俏行奸,张海棠负屈衔冤。」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俺好意的张筵置酒,你走将来卖俏行奸。」也作「卖俏迎奸」、「卖俏营奸」、「迎奸卖俏」、「赢奸卖俏」。
《漢語大詞典》:卖弄风情
故意装出娇媚的姿态诱惑人。例如:决不要娶一个他看到过在歌剧院舞台上卖弄风情的轻佻女子为妻。
《國語辭典》:目挑心招  拼音:mù tiǎo xīn zhāo
用眼神挑逗,用情意勾引。多用来形容女子勾引他人的媚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明。张岱《陶庵梦忆。卷四。二十四桥风月》:「弟过钞关,美人数百人,目挑心招,视我如潘安。」
《漢語大詞典》:迷摄(迷攝)
诱惑勾引。 茅盾 《泡沫·夏夜一点钟》:“于是她就觉得刚才同 黄主任 吃过夜饭后确确实实是自己不肯到舞场里烤出一身臭汗,而不是那‘贱骨头’真有手段把 黄主任 迷摄了去。”
分類:诱惑勾引
《漢語大詞典》:利惹名牵(利惹名牽)
亦作“ 利綰名牵 ”。 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 元 张可久 《湘妃怨·乐闲》曲:“想当年利惹名牵。”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一举鰲头,再婚 牛氏 。利綰名牵竟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