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0,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诸处
诸王
诸色
诸家
诸弟
其诸
诸父
居诸
诸夏
诸书
诸事
譬诸
诸蛮
方诸
诸有
《漢語大詞典》:诸处(諸處)
(1).他处。 唐 元稹 《放言》诗之三:“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唐 白居易 《龙门下作》诗:“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处亦未胜於此也。”
(2).处处;各处。 唐 王建 《题詵法师院》诗:“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宋 张先 《醉垂鞭》词:“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水浒传》第五二回:“次日陞厅,便行移公文,诸处缉捕,捉拿 朱仝 正身。”
《漢語大詞典》:诸王(諸王)
(1).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诸侯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魏国 置丞相以下羣卿百僚,皆如 汉 初诸王之制。”
(2).众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还至别殿,诸王亲属进贺。” 元 白珽 《湖居杂兴》诗之一:“御舟初出赏春霏,传是诸王与后妃。”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五车南六星曰诸王,察诸侯存亡。”
《國語辭典》:诸色(諸色)  拼音:zhū sè
各色、各种。唐。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今年诸色举选,宜权停者。」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诸色祇应人等各赐大花二朵。」
分類:诸色各色
《漢語大詞典》:诸家(諸家)
(1).各个人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杀我’。”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贾公彦 疏:“ 司农 据此经,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与《鲁颂》论语合,亦是破诸家之意。”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四章:“这首诗诸家认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后作的。”
(3).别的人家。 唐 刘禹锡 《浑侍中宅牡丹》诗:“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唐 白居易 《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诗:“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漢語大詞典》:诸弟(諸弟)
(1).所有同宗之弟。国语·晋语四:“而惠慈二 蔡 ,刑于 大姒 ,比於诸弟。” 韦昭 注:“诸弟,同宗之弟。” 唐 韦应物 《寒食寄京师诸弟》诗:“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 寒食草青青。”
(2).指所有同胞弟弟。
《漢語大詞典》:其诸(其諸)
犹或者。表示测度的语气。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诸则宜於此焉变矣。” 清 恽敬 《散季敦说》:“若是,则 宜生 何以二名?其诸初氏 散宜 ,子孙去‘宜’氏 散 歟?抑 散 与 散宜 为二氏歟?”
《國語辭典》:诸父(諸父)  拼音:zhū fù
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或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或「诸父」。《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后用为叔伯辈的通称。唐。韩愈〈寄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國語辭典》:居诸(居諸)  拼音:jū zhū
语本《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借指光阴。南朝梁。简文帝〈善觉寺碑〉:「居诸不息,寒暑推移。」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國語辭典》:诸夏(諸夏)  拼音:zhū xià
古代对中国的泛称。封建时代,天子之下,诸侯国很多,故称为「诸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诸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漢語大詞典》:诸书(諸書)
诸子之书。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辩有口,学《槃盂》诸书, 王太后 贤之。”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诸书,诸子文书也。’ 孟康 曰:‘ 孔甲 《槃盂》二十六篇,杂家书,兼儒、墨、名、法。’”
分類:诸子裴骃
《漢語大詞典》:诸事(諸事)
(1).各样事情。史记·李斯列传:“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叔公如今只要説同这个人相好,他就诸事放心。”《天雨花》第十四回:“诸事已毕,自然岁底方回。”
(2).别的事。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吾诸事不足法,惟书画可法。”
(3).别的物品。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待要与他些甚东西为信物,身边诸事皆无,只有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与他为表记。”
《國語辭典》:譬诸(譬諸)  拼音:pì zhū
比如、比喻。《文选。曹丕。典论论文》:「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分類:譬如
《漢語大詞典》:诸蛮(諸蠻)
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子少傅赠太保郑国公食邑三千户严公行状》:“缘溪诸蛮,狐鼠跧窜,王师步趋,不习嵌嶮。”新唐书·吐蕃传下:“比年寇 黎 巂 , 皋 常折其兵, 定德 畏得罪,遂来降,因定 昆明 诸蛮。”
分類:少数民族
《漢語大詞典》:方诸(方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览冥训》:“夫阳燧取火於日,方诸取露於月。”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泪,秪待方诸寄两行。” 明 李东阳 《又和王世赏韵》:“天临华盖春星近,月照方诸夜水清。” 清 龚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诸取月中水洗眼,著纯墨衣,则人反见蜮,可趋入蜮羣。”
(2).传说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正四方,故谓之 方诸 ,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东西面又各有 小方诸 ,去 大方诸 三千里, 小方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 南朝 梁武帝 《上云乐·方诸曲》:“ 方诸 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 瑶池 ,步光礼玉晨。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云笈七籤卷七八:“纵赏三清,遨游五岳,往来 圆嶠 ,出入 方诸 。” 清 缪艮 《沈秀英传》:“ 秀英 香消玉损,已返 方诸 。”
《漢語大詞典》:诸有(諸有)
所有,一切。百喻经·出家凡夫贪利养喻:“昔有国王,设於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