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0,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风调
调笑
调燮
调御
常调
常调
调高
调兵
燮调
选调
新调
调弦
高调
高调
调琴
《國語辭典》:风调(風調)  拼音:fēng diào
1.风采、风韵。《隋书。卷四八。列传。杨素》:「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
2.文字或言语的格调。如:「词与诗风调不同。」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
《國語辭典》:调笑(調笑)  拼音:tiáo xiào
戏谑嘲笑。《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应玚诗》:「调笑辄酬答,嘲谑无惭沮。」唐。李白〈陌上桑〉诗:「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漢語大詞典》:调燮(調燮)
(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 颜舒 《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 沈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2).调养;调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 陆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漢語大詞典》:调御(調御)
(1).调教驾御。无量义经·德行品:“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 唐 柳宗元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摄取调御,凡归於正真者,动而成羣,不自知其教。”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若踶囓之马,调御有道,久则自然驯熟。”
(2).佛教语。“ 调御丈夫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劝请调御,常住世间,救现在之兵灾,除当来之苦集。” 唐 柳宣 《与翻经大德等书》:“僕心怀正路,行属归依,以实际为大觉,玄躯无为,是调御法体。”
《漢語大詞典》:常调(常調)
(1).长期调和。列子·黄帝:“阴阳常调,日月常明。”
(2).平常戏狎。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讌饮弥日,其於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 吕向 注:“常调,谓常戏。”
《漢語大詞典》:常调(常調)
(1).固定的音调。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舟无推陆之分,瑟非常调之音。” 晋 左思 《魏都赋》:“金石丝竹之恒韵,匏土革木之常调。”
(2).引申为陈旧的论调。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五回:“况种族革命,已成常调。”
(3).定额赋税。后汉书·韦彪传:“农人急於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魏书·高宗纪》:“自今常调不充,民不安业,宰民之徒,加以死罪。申告天下。”隋书·食货志:“常调之外,逐丰稔之处,折绢糴粟,以充国储。”
(4).按常规迁选官吏。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日本某居士集序》:“仕宦不逾常调,计典不入上考。”
《国语辞典》:调高(调高)  拼音:tiáo gāo
调整提高。如:「政府有意调高汽车的进口关税,以抑制小汽车的成长率。」
《國語辭典》:调兵(調兵)  拼音:diào bīng
调遣军队。如:「调兵作战」。
《漢語大詞典》:燮调(燮調)
(1).协和,调理。 唐 黄滔 《祭右省李常侍洵》:“天子乃擢 王褒 为諫议,昇 孝若 於貂璫,前彰润色之功,后养燮调之业。”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以赋罢相:“雨暘固自於天,感召岂无所主?儻燮调得人,则斯可有节。” 明 张居正 《谢免自陈疏》:“上不能燮调元化,佐明主以察璣衡;下不能振举宏纲,率群僚而修品式。”
(2).指宰相的政务。旧唐书·崔昭纬传:“擢於侍从之司,委以燮调之任。” 明 李东阳 《丙吉问牛》诗:“燮调知是三公职,只许当年 曲逆侯 。”
《國語辭典》:选调(選調)  拼音:xuǎn diào
选拔调动。如:「新成立的专案小组,将从本单位选调人才。」
《漢語大詞典》:新调(新調)
(1).新征收的调税。 汉 末 魏 晋 每年按户向民间征收绢绵,称户调。《魏书·张普惠传》:“班劳所施,虑违事体,库府空虚,宜待新调。”
(2).新创制的曲调。如:女艺人 徐丽仙 另创新调,人称“丽调”。
《國語辭典》:调弦(調弦)  拼音:tiáo xián
调整弦乐器各弦音的高低。
《國語辭典》:高调(高調)  拼音:gāo diào
1.比喻理想甚高,虽动听而不切实际或难以实行的论调。如:「他喜欢唱高调,不切实际,所以一事无成。」
2.明朗、轻淡的色调。画面上灰、白部分占较多的比例而黑色较少。也称为「明调」。
《國語辭典》:高调(高調)  拼音:gāo tiáo
急张琴弦,使音高越。《文选。马融。长笛赋》:「若縆瑟促柱,号钟高调。」
《漢語大詞典》:调琴(調琴)
弹琴。汉书·扬雄传上:“阴阳清浊穆羽相和兮,若 夔 牙 之调琴。” 唐 郑谷 《献制诰杨舍人》诗:“窗下调琴鸣远水,帘前睡鹤背秋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分類: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