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54,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徵调
徵调
调夫
更调
调用
调补
调治
三调
清平调
科调
殊调
郢调
调戏
逸调
雪调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金史·卢亨嗣传:“是时兵兴,徵调烦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宜绵 又言贼起以来,徵调官兵。”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即遇有警报,仓卒徵调,刻期立至。”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漢語大詞典》:徵调(徵調)
指以徵音为主的调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宋沆 为太乐令,知音,近代无比。太常久亡徵调, 沆 乃考钟律而得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 赵璧 五絃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
分類:徵音调式
《分类字锦》:调夫(调夫)
宋史食货志提点刑狱郑民宪言祖宗时屯营田皆置务屯田以兵营田以民固有异制然襄州营田既调夫矣又取邻州之兵是营田不独以民也边州营屯不限兵民皆取给用是屯田不独以兵也至于招弓箭手不尽之地复以募民则兵民参错固无异也
分类:屯田
《國語辭典》:更调(更調)  拼音:gēng diào
改换。如:「更调保险箱的号码。」唐。杜甫〈乐游园歌〉诗:「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國語辭典》:调用(調用)  拼音:diào yòng
调配使用。《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操从之,遂分兵屯用,以候调用。」
《國語辭典》:调补(調補)  拼音:diào bǔ
选任同等官吏,以更动或递补他处职官。《晋书。卷三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干虽王大国,不事其务,有所调补,必以才能。」
《國語辭典》:调治(調治)  拼音:tiáo zhì
医疗、医治。《福惠全书。卷一三。刑名部。监禁》:「凡监犯有病,狱卒即递病呈。如系重犯,拨医调治。」
《漢語大詞典》:三调(三調)
(1).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國語辭典》:清平调(清平調)  拼音:qīng píng diào
1.唐乐府大曲的曲名,为俗乐曲调。曲词以李白所填者最著名。相传李白供翰林时,玄宗月夜赏木芍,命进新词助兴。李白醉书七绝体三章,每章二十八字,平仄不拘。后宋人因之改编为词牌。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霓裳曲〉,惯听得花奴羯鼓,〈清平调〉,又提起唐人乐府。」
2.词牌名。宋人改制旧曲,另创新谱,双调,五十字。
分類:大曲开元
《漢語大詞典》:科调(科調)
犹科配。新唐书·张玄素传:“今 东都 未有幸期,前事土木,戚王出藩,又当营构,科调繁仍,失疲人望。” 宋 度正 《中江县重修学宫记》:“始至,适科调繁兴。”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元年:“西事以来, 陕西 困於科调,比於 景祐 以前,民力已减耗三分之二。”
《漢語大詞典》:殊调(殊調)
与众不同的格调、意趣。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唐 李白 《上李邕》诗:“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漢語大詞典》:郢调(郢調)
指 楚 地的歌曲。 唐 王勃 《采莲赋》:“徘徊 郢 调,悽愴 燕 歌。”亦指高雅的曲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 琴 ]:‘恐污尊听,不敢胡弹。’[ 云 ]:‘何必太谦,愿闻 郢 调。’”
分類:歌曲高雅
《國語辭典》:调戏(調戲)  拼音:tiáo xì
用轻佻的言语行为调引戏弄。《俗语考原。调戏》:「谓以言语调引戏弄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伯子不良,把言语调戏我,我正色拒之。」
《漢語大詞典》:逸调(逸調)
(1).失传的曲调、乐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才英》:“孑弦有逸调,空谈无与言。” 唐 王勃 《乾元殿颂》:“ 瑶山 广乐,备逸调於宫悬; 洞庭 仙奏,纳遗歌於帝府。”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二:“二十八调但有声同者即应,若徧二十八调而不应,则是逸调声也。”
(2).超脱世俗的曲调。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倘使 陈留 逸调,下探 柯亭 之篠; 会稽 阴德,傍眷 餘溪 之蔡。则迴眸之报,不独著於前龟;清亮之音,谁专称於往笛?”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故其旌逸调,赏清词,锡綵繒而甚众。”
(3).超脱世俗的格调。 唐 卢纶 《畅博士当感怀前踪有五十韵见寄辄有所酬以申悲旧》诗:“拾遗兴难侔,逸调旷无程。” 唐 陆龟蒙 《独夜有怀因作吴体寄袭美》诗:“云虯涧鹿真逸调,刀名锥利非良图。”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六:“高文存逸调,豁达远权利。”
《漢語大詞典》:雪调(雪調)
高雅的曲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金莲》新谱慢铺张,未能追雪调,聊取佐霞觴。”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袁镜伊 《赠人》诗:“雪调静听孤唱远,云程遥望一痕青。”参见“ 雪唱 ”。
分類:高雅
《漢語大詞典》:雪唱
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后用“雪唱”指高雅的歌声。 唐 孟郊 《送崔爽之湖南》诗:“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唐 崔轩 《和主司王起》:“共仰莲峰听雪唱,欲賡仙曲意怔营。” 五代 齐己 《谢孙郎中寄示》诗:“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分類:高雅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