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3,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雄谈
游谈
谈论
空谈
谈道
玄谈
谈麈
夜谈
谈锋
深谈
谈谐
谈心
谈中
一谈
虚谈
《漢語大詞典》:雄谈(雄談)
(1).高谈阔论。 唐 王勃 《山亭兴序》:“雄谈逸辩,吐满腹之精神。” 明 李东阳 《冰玉斋记》:“若 明仲 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佟客:“ 董 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2).指见识广博、寓义深刻的言论。 唐 卢藏用 《答宋兼贻平昔旧游》诗:“雄谈尽物变,精义解人颐。”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叔叔,这一段雄谈,果然説得好听也。”
《國語辭典》:游谈(游談)  拼音:yóu tán
1.游说。《汉书。卷五一。邹阳传》:「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
2.遨游谈论。《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天子脩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汉。蔡邕 与袁公书:「朝夕游谈,从学宴饮。」
《國語辭典》:谈论(談論)  拼音:tán lùn
言谈议论。《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红楼梦》第七一回:「今日老祖宗的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谈论。」
《國語辭典》:空谈(空談)  拼音:kōng tán
1.不切实际的言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封禅》:「空谈非徵,勋德而已。」
2.只见于口说而不实行。也作「空言」。
《漢語大詞典》:谈道(談道)
谈说义理。 明 归有光 《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 青田 在万山中,足以读书谈道,优游自适。”
《國語辭典》:玄谈(玄談)  拼音:xuán tán
1.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哲学谈论,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不涉及现实事务。后亦指不切实际的言论。如:「他的玄谈高论,常令人听得一头雾水。」也称为「清谈」。
2.中国古代佛教大师讲解经论时,先于文前分判一经的深义,称为「玄谈」。如华严玄谈。也称为「玄义」。
《國語辭典》:谈麈(談麈)  拼音:tán zhǔ
谈话时手上所拿的拂尘。宋。黄庭坚〈送定公〉诗:「每来促谈麈,风生尘竹枝。」
《高级汉语词典》:夜谈  拼音:yè tán
夜话
分类:夜谈
《國語辭典》:谈锋(談鋒)  拼音:tán fēng
言辞锐利。宋。苏轼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二首之二:「绮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
《國語辭典》:深谈(深談)  拼音:shēn tán
深刻的谈话。《战国策。赵策四》:「使夫交浅者不可以深谈,则天下不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因为初会,彼此没有甚么深谈。」
分類:深入交谈
《漢語大詞典》:谈谐(談諧)
说笑。 晋 陶潜 《乞食》诗:“谈谐终日夕,觴至輒倾杯。”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我那孩儿生的十分聪明智慧,谈谐歌舞,搊筝拨阮,品竹分茶,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一艺成,赏奇攻瑕,不隐不阿,谈谐閒作,心神洒然。”
分類:说笑
《國語辭典》:谈心(談心)  拼音:tán xīn
谈心事,互诉衷曲。《儒林外史》第一○回:「只须一席酒,我四人促膝谈心,方才畅快。」《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忽然来了一位旧友密切谈心,那一种欢喜的心,直从肚底里发出来。」
《漢語大詞典》:谈中(談中)
见“ 谈言微中 ”。
分類:谈中
《國語辭典》:谈言微中(談言微中)  拼音:tán yán wéi zhòng
善于言辞的人,谈话隐含义旨,洞悉事理。《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儒林外史》第一○回:「范学台幕中查一个童生卷子,尊公说出何景明的一段话,真乃:『谈言微中,名士风流。』」
《漢語大詞典》:一谈(一談)
(1).一次谈话。南史·胡藩传:“至於涉猎纪传,一咏一谈,自许以雄众;加以夸伐,搢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 明 王守仁 《与陈惟濬书》:“ 江西 之会,极草草,尚意得同舟旬日,从容一谈。” 艾青 《<诗选>自序》:“他看了我的意见之后,来信说:‘深愿一谈。’”
(2).同一论淍。 唐 韩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分類:谈话
《國語辭典》:虚谈(虛談)  拼音:xū tán
空谈。《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张公好虚谈而无实用,倾险小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