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脱贫(脫貧)  拼音:tuō pín
脱离贫困景况。
《漢語大詞典》:困窭(困窶)
亦作“ 困寠 ”。 贫困,贫苦。《宋书·孝武帝纪》:“ 南徐 、 兖 二州去岁水潦伤年,民多困窶。”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忽见一糟船,实以散钱,婢僕等当困寠之际,喜其有获,相率奔告於堂上。”
分類:贫困贫苦
《漢語大詞典》:内困
(1).内部困厄。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
(2).谓在家受贫困折磨。汉书·游侠传·原涉:“费用皆卬富人长者,然身衣服车马纔具,妻子内困。”
《漢語大詞典》:穷危(窮危)
(1).贫困与危险。韩非子·五蠹:“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
(2).极其高峻。 唐 皮日休 《哀陇民》诗:“ 陇 山千万仞,鸚鵡巢其巔。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
《漢語大詞典》:贱薄(賤薄)
(1).轻贱鄙薄。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否》:“东求金玉,反得弊石,名曰 无宜 ,字曰 丑恶 ,众所贱薄。”魏书·刘裕传:“ 裕 家本寒微,住在 京口 ,恒以卖履为业……为时贱薄。”
(2).卑贱贫困。后汉书·班彪传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3).下贱卑劣。 唐 韩愈 《谴虐鬼》诗:“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漢語大詞典》:受穷(受窮)
遭受贫困。 峻青 《老水牛爷爷》:“他从小受穷,讨不起老婆,打了一辈子光棍。”
分類:遭受贫困
《漢語大詞典》:扶贫(扶貧)
扶助贫困地区和贫困者。如:到去年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已向国家审定的273个贫困县发放了27亿元贴息扶贫贷款,使这些地区55%左右的贫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
《漢語大詞典》:穷弊(窮弊)
亦作“ 穷敝 ”。
(1).疲敝困竭。战国策·燕策一:“民力穷弊,虽有 长城 、 鉅防 ,何足以为塞?”弊,一本作“ 敝 ”。
(2).贫穷困苦。宋书·孝武帝纪:“穷敝之家,赐以薪粟。”南史·循吏传·甄法崇:“卿县人 宋雅 见负米千餘石不还,令儿穷弊,不自存。”
(3).指贫困的人。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肃 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賑穷弊结士为务。”
《漢語大詞典》:贫敝(貧敝)
亦作“ 贫弊 ”。亦作“ 贫獘 ”。 贫穷破败;贫困。宋书·文帝纪:“比者冰雪经旬,薪粒贵踊,贫弊之室,多有窘罄。” 唐 陈子昂 《上益国事》:“乃使公府虚竭,私室贫弊,而天地珍藏,委废不论。”史记·平準书“百姓抏獘以巧法”唐 司马贞 索隐:“言百姓贫獘,故行巧抵之法也。” 清 吴伟业 鹿樵纪闻·高黄二镇:“ 得功 闻之,自谓身经百战,功甚高,而居 庐州 贫敝之地。”
《漢語大詞典》:贫况(貧況)
贫困情况。 夏仁虎 《旧京琐记·俗尚》:“改革后,故家失业,贫况可骇,有缀报纸为衣者,有夫妇共一袴者。”
分類:贫困
《漢語大詞典》:饿显(餓顯)
因饿死而扬名。引申为隐居不仕,过贫困生活,而名扬于世。语本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 柳下惠 非隐者与?’曰:‘君子谓之不恭。古者高饿显,下禄隐。’”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徐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漢語大詞典》:县罄(縣罄)
亦作“ 县磬 ”。 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杨伯峻 注:“罄同磬,他本亦作‘磬’,《鲁语上》即作‘磬’。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空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 少有大志,家酷贫……于时冰雪积日, 侃 室如县磬。”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贫乏》:“言贫乏室如县罄。”
《漢語大詞典》:耗病
谓造成损失,带来祸害、贫困。《史记·律书》:“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远方何?”
《漢語大詞典》:饿乡(餓鄉)
(1).缺乏食物的贫困去处。 清 管同 《饿乡记》:“饿乡,天下之穷处也,其去 中国 不知几何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绪言:“红艳艳光明鲜丽的所在--是你们罚疯子住的地方,这就当然是冰天雪窖飢寒交迫的去处(却还不十分酷虐),我且叫他‘饿乡’。”
(2).飢火中烧的境地。 清 蓝鼎元 《饿乡记》:“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 王 苏 二子之所未曾游也。”
《漢語大詞典》:贫门(貧門)
贫困之家。 郁达夫 《重印〈袁中郎全集〉序》:“更何况全书遭禁毁之后,流行不广,贫门寒士,要想一赏 袁中郎 的奇文,非受尽书贾的恶势不可的今日呢!”
分類: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