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波涛汹涌(波涛汹涌)  拼音:bō táo xiōng yǒng
1.波浪很大。《三国演义》第六六回:「忽然江上猛风大作,白浪掀天,波涛汹涌。」《文明小史》第一五回:「此处河面虽宽,早激得波涛汹涌,幸亏本船走得甚快,尚不觉得颠播。」
2.像波涛般起伏不定。如:「整个事件的发展,波涛汹涌,令人无法掌握。」
《漢語大詞典》:顿锉(頓銼,頓剉)
犹顿挫。指诗意跌宕转折,回旋起伏。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一:“其道欲与 见素 ( 韦见素 )别,则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此句中命意也。盖如此,然后可以顿剉高雅矣。”
《漢語大詞典》:海底地貌
海底起伏形态的总称。主要包括大陆架地貌、大陆坡地貌、大洋底地貌。有浅滩、珊瑚礁、磨蚀台地、海底峡谷、海岭(海底山脉)、海底平顶山、海盆、海沟等多种地貌形态。
《國語辭典》:波澜老成(波瀾老成)  拼音:bō lán lǎo chéng
形容写文章时才思浩瀚、词意壮健。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
《漢語大詞典》:潮涨潮落
用潮水的涨落比喻事情的起伏变化。例如:你别着急!办事很难一帆风顺,潮涨潮落,总是难免的。
《漢語大詞典》:鳌掷鲸吞(鼇擲鯨吞)
比喻文辞气势磅礡,跌宕起伏。 明 陈汝元《金莲记·偕计》:“龙浮马负之图,已曾抉奥;鼇掷鲸吞之句,无不深研。”亦作“ 鼇掷鲸呿 ”。 清 宋荦 《漫堂说诗》三:“至於 杜 之海涵地负, 韩 之鼇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國語辭典》:被山带河(被山帶河)  拼音:bèi shān dài hé
被群山与河流环绕。形容地势险要。《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秦地最胜,无如咸阳,被山带河,金城千里。」
《國語辭典》:被山带河(被山帶河)  拼音:pī shān dài hé
山河环绕,形容形势险要。汉。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
《國語辭典》:腷腷膊膊  拼音:bì bì bó bó
拟声词:(1)形容鼓翅的声音。汉。无名氏〈古两头纤纤〉诗:「腷腷膊膊鸡初鸣,磊磊落落向曙星。」(2)形容冰裂的声音。《佩文韵府。卷九九。药韵》:「古两头纤纤诗:『腷腷膊膊春冰裂,磊磊落落桃初结。』」
《漢語大詞典》:泡泡纱(泡泡紗)
一种棉织物。组织虽是平纹,但布面凹凸起伏。 王蒙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伙子,真不讲卫生!瞧那枕头布,已经由白变黑;被头呢,吸饱了你脖子上的油;还有床单,那么多折子,简直成了泡泡纱。”
《漢語大詞典》:溶溶澹澹
水波盛大起伏貌。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七章:“扶摇羊角,溶溶澹澹。”
《漢語大詞典》: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 援 ﹞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清 洪升 《长生殿·神诉》:“俯视尘寰,山川米聚。”
《漢語大詞典》:卷涌(捲涌)
谓波涛起伏奔涌。 赵自 《第二双眼睛》:“我发现水天交接的远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边,飞速向工程船卷涌而来。”
谓波涛起伏奔腾。 赵自 《第二双眼睛》:“我发现水天交接的远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边,飞速向工程船卷涌而来。”
《國語辭典》:来龙去脉(來龍去脈)  拼音:lái lóng qù mò
术数用语。堪舆家称山脉的起伏为「龙」,其主峰称为「来龙」;山谷中溪流称为「脉」,而其主流则称为「去脉」。「来龙去脉」指从头到尾像脉管一样连贯著的地势。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乃大富贵之地。」后比喻事情首尾始末条理清楚。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人皆知之,惟不省其来龙去脉,则宽紧远近为妄施矣!」也作「来踪去迹」。
《漢語大詞典》:马鞍形(馬鞍形)
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形状。多比喻事物发展曲折、有起伏。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1956年各项建设事业上的‘马鞍形’实际上就是一个悲剧。”《解放军报》1974.2.2:“一年来二连党支部抓大事经历了一个‘紧-松-紧’的过程,粮食产量也出现了一个‘高-低-高’的‘马鞍形’。”
《漢語大詞典》:龙跧虎卧(龍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 沫水 沱江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