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84,分1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四知
孙吴
太白食昴
仲尼复起嗟微管
吴起
无粟起香肌
小浪鱼鳞起
杨伯起哀荣
杨氏子孙
夷陵火
鳣庭
郑环
词典
起居
风起
不起
典故  
杨震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王密

参考典故
鸟哭杨震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因饮酖而卒,时年七十馀。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吏于陕县留停震丧,露棺道侧,震诸子代邮行书,道路皆为陨涕。……先葬十馀日,有大鸟高丈馀,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乃飞去。」

例句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方干 登新城县楼赠蔡明府

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李峤

四知台上镜,三惑井中瓶。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典故
相关人物
吴起
 
孙武

参考典故
吴起


《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骠骑列传》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例句

口里虽谭周孔文,怀中不舍孙吴略。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潘陆应同调,孙吴亦异时。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高适 李云南徵蛮诗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高适 蓟中作

典故
太白食昴

相关人物
白起(武安君)


《汉书》卷五十一《邹阳传》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三国魏·苏林注:「白起为秦伐赵,破长平军,欲遂灭赵,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乃为应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诚上达于天,故太白为之蚀昴。昴,赵地分野。将有兵,故太白食昴。食,干历之也。」三国魏·如淳注:「太白,天之将军。」

例句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李白 南奔书怀

典故
仲尼复起嗟微管
 
吾其衽发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宪问》~2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宋·邢炳疏:「微,无也。衽谓衣衿。衣衿向左谓之左衽,夷狄之人被发左衽,言无管仲则君不君,臣不臣,中国皆为夷狄。故云吾其被发左衽也。」
典故
吴起

相关人物
吴起


《史记》卷六十五《吴起列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柰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柰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例句

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唐彦谦 客中感怀

非唯吴起与穰苴,今古推排尽不如。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

泣魏伤吴起,思赵切廉颇。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典故
无粟起香肌
 
玉肌元不粟


《赵飞燕外传》
飞燕姊弟事阳阿主家。……飞燕通邻羽林射鸟者,飞燕贫,与合德共被,夜雪期射鸟者于舍旁。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温舒亡疹粟。射鸟者异之,以为神仙。
典故
小浪鱼鳞起


《全唐诗》卷五百七十六〈东郊行〉
斗鸡台下东西道,柳覆班骓蝶萦草。坱霭韶容锁澹愁,青筐叶尽蚕应老【青筐叶尽春蚕老】。绿渚幽香生白蘋【绿渚幽香注白蘋】,差差小浪吹鱼鳞。王孙骑马有归意【王孙骑马有归思】,林彩著空如细尘【林彩空中如细尘】。安得人生各相守【安得一生各相守】,烧船破栈休驰走【烧船破栈休狂走】。世上方应无别离【世上多应无别离】,路傍更长千株柳。
典故
杨伯起哀荣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历任显要,后蒙冤饮鸩而卒,顺帝即位。」「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例句

谁知杨伯起,今日重哀荣。 宋之问 范阳王挽词二首之二

典故
杨氏子孙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例句

每叹陆家兄弟少,更怜杨氏子孙贫。 鲍防 送薛补阙入朝

典故
夷陵火

相关人物
楚王
 
白起(武安君)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列传》
「攻楚,拔郢,烧夷陵。」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夷陵,今峡州郭下县。」

例句

莫救夷陵火,无复秦庭哭。 李百药 郢城怀古

典故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荅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例句

共悬龟印衔新绶,同忆鳣庭访旧居。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典故
相关人物
韩起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七〈昭公·传十六年〉~827~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例句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國語辭典》:起居  拼音:qǐ jū
1.泛指日常生活。《书经。囧命》:「出入起居,罔有不钦。」《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也作「兴寝」。
2.向尊长问候、请安。唐。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诗:「迁转五州防禦使,起居八座太夫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当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
《國語辭典》: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以唐宋的记注最为详备,为修史的重要依据;元明以后,制度虽存,而记载渐趋简单,价值大不如前。如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东汉马皇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等。
《漢語大詞典》:起居舍人
职官名。主修《起居注》。 隋 置, 唐 宋 沿置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煬帝 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起居。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起居舍人 韦綬 ,以心疾废。”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八回:“﹝ 竇建德 ﹞授 魏徵 起居舍人。”亦省称“ 起居 ”。 宋 秦观 《送钱秀才序》:“ 节 , 吴越 文穆王 之苗裔,翰林之孙,起居之子,倜儻好事,有父祖风云。”
《國語辭典》:风起(風起)  拼音:fēng qǐ
风吹起。《文选。宋玉。高唐赋》:「风起云止,千里而逝。」《文选。陆机。豪士赋》:「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國語辭典》:不起  拼音:bù qǐ
1.不起身。《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2.久病不瘉。《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书经。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句下汉。孔安国。传:「今天下疾,我身甚危殆,不起不悟,言必死。」
3.不兴。《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之一》:「隆思辞心曲,沉欢滞不起。」《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风尘不起,囹圄寂寞。」
4.词尾用语。如:「瞧不起」、「买不起」。
《國語辭典》:四知  拼音:sì zhī
东汉杨震任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间送十斤黄金予杨,谓深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接受王密馈赠。见《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隋书。卷四七。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漢語大詞典》:四知金
见“ 四知 ”。
《國語辭典》:四知  拼音:sì zhī
东汉杨震任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间送十斤黄金予杨,谓深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接受王密馈赠。见《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隋书。卷四七。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國語辭典》:孙吴(孫吳)  拼音:sūn wú
1.人名:(1)称孙武与吴起。二人皆精兵法,善用兵,世人每并称之。(2)称孙膑与吴起。孙膑为孙武之后,善兵法,故亦与吴起并称。
2.三国时孙权所建立的吴国,后人称为「孙吴」。也称为「大吴」、「东吴」。
《漢語大詞典》:微管
(1). 春秋 时, 管仲 相 齐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 曰:“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语见《论语·宪问》。后遂用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 宋 陆游 《雨夜书感》诗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叹微 管 。”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 周郎 并 幼度 ,便 仲尼 復起嗟微 管 。”亦用以代称 管仲 。《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 谢玄 勋参微 管 ,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广州 。”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阽危赖宗袞,微 管 寄明牧。”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至於道被如仁,功参微 管 ,本宜在常均之外。”
(2).犹言见识浅陋狭小。常用作谦词。《宋书·彭城王义康传》:“臣以顽昧,独献微管,所以勤勤恳恳,必诉丹诚者,实恐 义康 年穷命尽,奄忽于南,遂令陛下有弃弟之责。”
《漢語大詞典》:鳣庭(鱣庭)
犹鳣堂。 唐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诗:“共悬龟印衔新綬,同忆鱣庭访旧居。”
《漢語大詞典》:郑环(鄭環)
春秋 时 晋 韩宣子 有玉环,其一在 郑国 商人手中, 宣子 向 郑伯 请环, 子产 弗与。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以“郑环”泛指珍贵的玉器。 唐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自将 荆 璞比,不与 郑 环同。”
分類:玉环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