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寸步
只尺
尺咫
半分
悠远
间隙
深邃
间隔
近道
一折
牛鸣
远处
轨辙
侯服
海里
《國語辭典》:寸步  拼音:cùn bù
一寸的步伐。比喻极短的距离。《三国演义》第六○回:「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红楼梦》第八三回:「原来黛玉住在大观园中,虽靠著贾母疼爱,然在别人身上凡事终是寸步留心。」
《漢語大詞典》:只尺
亦写作“只赤”。 咫尺。形容距离短。 唐 钱起 《江行无题》之六九:“只尺愁风雨, 匡庐 不可登。” 清 方文 《宿义津桥不及访姚休那先生寄此》诗之一:“只尺南村路,依依有梦亲。” 邓溥 《诸岩开朗者以风洞为最》诗:“天工肯落他山后,土著翻令只赤疑。”
分類:写作距离
《漢語大詞典》:尺咫
咫尺。喻极近的距离。 南朝 宋 鲍照 《春羁》诗:“佳期每无从, 淮 阳 非尺咫。” 明 何宇度 益部谈资卷下:“郡斋望隔江羣山,尺咫七峯,分列若屏。” 清 赵翼 《扈从木兰》诗:“堪笑择地者,尽力争尺咫。”
分類:距离
《國語辭典》:半分  拼音:bàn fēn
一点点,极言其少。《水浒传》第二回:「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师父,没奈何,只得请教。」
《國語辭典》:悠远(悠遠)  拼音:yōu yuǎn
1.时间长久。《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我取个少年门生,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著他。」
2.路途遥远。《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唐。元稹〈蔡少卿兼监察御史制〉:「道路悠远,其勤可嘉。」
《國語辭典》:间隙(間隙)  拼音:jiàn xì
1.空隙。《太平广记。卷四○○。雩都县人》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弹丸正著穴上石,径六尺许,下垂蔽穴,犹有间隙,不复容人。」也作「閒隙」。
2.可利用的时机。唐。李绛 论镇州事宜状:「兵连之后,势不得休,北狄西戎,素多奸狡,忽乘间隙,侵犯边疆,又须兴兵,以事防遏,首尾应敌,则内外忧危。」也作「閒隙」。
3.怨嫌。宋。司马光上英宗乞因降逐任守忠诣皇太后閤陈谢〉:「(任守忠等)故于皇太后之处,则言陛下与中宫之短;于陛下、中宫之处,则言皇太后之失,遂使两宫之心互相猜忌,间隙一开,猝难复合。」也作「閒隙」。
《國語辭典》:深邃  拼音:shēn suì
1.幽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那罗家是个富家,闺院深邃,怎得轻易出来?」
2.精深远大。如:「深邃的哲学。」也作「深远」。
《國語辭典》:间隔(間隔)  拼音:jiàn gé
1.间断隔绝。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忧愁因间隔,相思无摆划。」
2.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如:「每棵行道树间隔五公尺。」
《漢語大詞典》:近道
(1).谓近处。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公曰:‘今既得鱸,恨无 蜀 中生薑耳。’ 放 曰:‘亦可得也。’公恐其近道买,因曰:‘吾昔使人至 蜀 买锦,可敕人告吾使,使增市二端。’”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民间近道果菜已上,非买不食。”
(2).距离短的路。如:近道不走走远道,是因为近道路窄难行。
分類:距离近处
《国语辞典》:一折  拼音:yī zhé
1.全价的十分之一。
2.拇指与食指伸直两端的距离。《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张荩双手承受,看时是一只合色鞋儿。将指头量摸,刚刚一折。」也作「一榨」。
3.戏剧的一节段,元人曲本以一宫调的曲一套为「一折」。《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将廷秀推入戏房中,把纱帽员领穿起,就顶王十朋祭江这一折。」
《漢語大詞典》:牛鸣(牛鳴)
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宋 王安石 《招吕望之使君》诗:“潮沟直下两牛鸣,十亩涟漪一草亭。” 宋 刘宰 《癸未寄王甥》诗:“乘兴时来共清话,相望能隔几牛鸣。”参见“ 一牛鸣地 ”。
《漢語大詞典》:一牛鸣地(一牛鳴地)
见“ 一牛吼地 ”。
《國語辭典》:远处(遠處)  拼音:yuǎn chù
遥远的地方。唐。李昌符 夜泊渭津诗:「远处星垂岸,中流月满船。」唐。韩偓 倚醉诗:「静中楼阁深春雨,远处帘栊半夜灯。」
《國語辭典》:轨辙(軌轍)  拼音:guǐ chè
1.车轮行过的痕迹。如:「他循著地上的轨辙前进,终于找到出口。」《魏书。卷八。世宗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2.前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如:「记取失败的教训,别重蹈前人的轨辙。」宋。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后尘遵轨辙,前席咏仪型。」
3.比喻法则。汉。王充《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國語辭典》:侯服  拼音:hóu fú
古代王城外围,按一定距离所划分的区域。夏制指离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参见「五服」2.条。《书经。禹贡》:「五百里侯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
《國語辭典》:侯服玉食  拼音:hóu fú yù shí
穿王侯的衣服,吃珍美的食物。形容生活极为奢华。《汉书。卷一○○。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湛族为盛门,性颇豪侈,侯服玉食,穷滋极珍。」
《國語辭典》:海里  拼音:hǎi lǐ
[名]
量词。计算海面距离的单位。一海里约为一千八百五十二公尺。也称为「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