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海王星  拼音:hǎi wáng xīng
行星名。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目前已知有十馀颗卫星,有行星环。属于类木行星,外观呈蓝色,大气成分主要为氢、氦及甲烷。
《漢語大詞典》:前场(前場)
(1).上一次。 沙汀 《烦恼》:“前场讲理信, 张麻子 特别把 招贵子 领上街,叫大家看。”
(2).体育用语。指某些球类比赛中距离进球目标近的那部分场地。《体育报》1984.4.7:“ 高洪波 和 傅博 在前场打了一个漂亮的二过二配合,突破至对方禁区后;由 高洪波 打进关键的一球。”
(3).剧场中的前部座位。
(4).上一场次。
《国语辞典》:力臂  拼音:lì bì
物理学上指杠杆上支点至力点的距离。
《國語辭典》:速率  拼音:sù lǜ
物理学上指物体运动的速度,仅有大小而不顾其方向。
《國語辭典》:跨栏(跨欄)  拼音:kuà lán
一种径赛运动。在跑道上设置若干个栏架,栏架依参赛组别和比赛距离高度不一,参赛者快速奔跑并跨越栏架,以率先奔至终点者为胜。依照跑步的距离,可分为女子一百公尺和四百公尺,男子一百一十公尺及四百公尺等项目。运动员跨栏时,其腿或足未跨过本道栏架上方或故意以手或足撞倒任何栏架者,均取消其比赛资格。
《漢語大詞典》:闲隔(閒隔)
亦作“间隔”。
(1).隔绝;阻隔;分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喒两个自閒隔,为杀了裙釵,揽下非灾,不得明白。” 清 程麟 《此中人语·狐》:“其右为某甲住宅,宽敞宏深,规模相类,中一砖墻间隔,此界彼疆,从不闻相侵优。”
(2).隔阂。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閒隔。”朱子语类卷九八:“盖私意间隔,而物我对立,则虽至亲,且未必能无外矣。”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行》:“行之既久,上下间隔。”
(3).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宋 汪藻 《小重山》词:“别语寄丁寧。如今能间隔,几长亭?” 郁达夫 《蜃楼》七:“ 松木场 在古 杭州 城的 钱塘门 外,去湖滨约有二三里地的间隔。” 杨朔 《征尘》:“短短的间隔,外边忽然变天了。”
(4).一个隔着一个;夹杂。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许敏冤屡见》:“其始 敏 夫妇在外,寃卧於内,既而间隔卧於夫妇之间,知其为鬼,无如之何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板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着。” 徐迟 《地质之光》:“他说明,并指点着这三对互相间隔着的山川:隆起带和沉降带。”
《國語辭典》:顺风耳(順風耳)  拼音:shùn fēng ěr
1.神话传说中的天神。相传为妈祖所收伏的妖怪,后为妈祖座前的两大神将之一,具有耳通的神力。《红楼梦》第二九回:「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轿。」
2.比喻耳朵灵敏,消息灵通的人。如:「这件事还在密商中,怎么你像顺风耳似的,对内幕如此清楚。」
3.旧时的传声器,以铜管相连结,口大末小,可向空中传语。
《漢語大詞典》:石距
(1).古代封禅时等距离安放的碑状石头。旧唐书·礼仪志一:“外设石封,高九尺,上加石盖。周设石距十八,如碑之状。”
(2).见“ 石矩 ”。
《漢語大詞典》:石矩
亦作“ 石距 ”。 章鱼的一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石矩亦章举之类,身小而足长,入盐乾烧食极美。”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章鱼﹝集解﹞引 苏颂 曰:“章鱼、石距二物,似乌贼而差大。”
分類:章鱼
《國語辭典》:中栏(中欄)  拼音:zhōng lán
一种男子跨栏径赛。规定比赛距离为四百公尺,必须跨完十一个栏架。栏架高度为九十一点四釐米。
《国语辞典》:劈理  拼音:pī lǐ
某些矿物易于沿一晶面方向裂开,因沿此方向各原子间距离大,结合力弱,这种裂面称为「劈理」。也称为「解理」。
《国语辞典》:半窄  拼音:bàn zhǎi
将拇指与食指张开,其距离的一半称作「半窄」。北方人常用以比喻短小之物。《金瓶梅》第五二回:「缠脚换刚三寸,恰半窄,大红平底睡鞋儿。」
《漢語大詞典》:一柞
犹一迭。柞,约为拇指和食指伸开的距离。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似这般好器械,一柞来铜钱恰便似砍麻秸。”音释:“柞,音诈。”
《漢語大詞典》:常平盐(常平鹽)
唐 盐铁使 刘晏 仿常平仓制,在距离产区较远地方运储食盐,当商绝盐贵时,用平价出售,以稳定盐价,称为“常平盐”。后代亦有仿行。新唐书·食货志四:“ 江 岭 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糶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國語辭典》:厚度  拼音:hòu dù
扁平物体两面之间的距离。如:「这本书的厚度大约十公分。」
《國語辭典》:喊话(喊話)  拼音:hǎn huà
于队伍前方高声说话,常指在阵地前方对敌人大声宣传及劝降,或警方包围罪犯,对其大声呼喊使之自首或放弃抵抗。如:「升旗时,老师对著大家精神喊话。」「警长向枪击要犯喊话,希望他们弃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