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旁 → 傍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路树(路树)  拼音:lù shù
种植在道路旁边的树木。如:「路树的栽植不仅可以美化市容,也能为炎夏带来一丝凉意。」
《國語辭典》:步道  拼音:bù dào
1.马路两旁的人行道。
2.小径,仅供行人行走的小道。《陈书。卷三五。留异传》:「异本谓官军自钱塘江而上,安都乃由会稽、诸暨步道袭之。」《乐府诗集。卷四九。清商曲辞六。无名氏。安东平五首之一》:「船道不通,步道断绝。」
《国语辞典》:腰铺(腰铺)  拼音:yāo pù
1.路旁的小店铺。宋。陈造〈呈赵师〉诗:「涂穷傥有哀王孙,腰铺人家紧闭门。」
2.地名:(1)在安徽省和县西。(2)在安徽省滁县南。
《漢語大詞典》:饯道(餞道)
谓于路旁设酒送别。 南朝 梁 何逊 《赠江长史别》诗:“饯道出郊坰,把袂临洲渚。”
分類:路旁送别
《国语辞典》:路角  拼音:lù jiǎo
街角,路旁的角落处。如:「随意在路角堆放垃圾是没有公德心的行为。」
分类:路旁角落
《漢語大詞典》:道沟(道溝)
道路旁边的水沟。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在五月麦黄的日子, 冀中平原 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树木脱枝落叶,道沟里的鲜血滴滴。”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三:“雨后的蛤蟆,张开了大喉咙,咕咕呱呱地直叫,道沟里,庄稼地里,有流水的哗啦哗啦声。”
《国语辞典》:单牌(单牌)  拼音:dān pái
古代驿路旁记里数的标志,单数里程称为「单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五出》:「五里单牌,十里双堠,只凭这些子。」《水浒传》第一二回:「三个望北京进发。五里单牌,十里双牌,逢州过县。」
《漢語大詞典》:石堠
路旁记里的石堆。亦泛指用作表识的石堆。 唐 姚合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诗:“ 萧关 路絶久,石堠亦为尘。”旧唐书·德宗纪下:“詔 涇原 刘昌 於 平凉 会盟所收被害将士骸骨,葬於 浅水原 ,为二冢,立石堠志之,题曰 怀忠冢 。”
《漢語大詞典》:路亭
建筑在路旁供行人休息的小亭。 徐蔚南 《山阴道上》:“道上有个路亭,我们每次走到路亭里,必定坐下来休息一会。” 许杰 《惨雾》:“在那个荫着一株老树的路亭里面,他说她到 玉湖 后,过了几日就来看她。”
《漢語大詞典》:路蒲
路旁的蒲柳,即水杨。喻指低贱之物。 唐 黄滔 《谢试官启》:“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禰鶚,大惧温犀。”
《漢語大詞典》:野候
古代为迎宾客在野外路旁所设的房舍, 周 曰庐, 汉 曰候。周礼·地官·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 汉 郑玄 注:“庐,若今野候,徒有庌也。” 贾公彦 疏:“ 汉 时野路候迎宾客之处,皆有庌舍,与庐相似。”
《漢語大詞典》:路冢
路旁掩埋无主尸骸的坟墓。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毛 传:“墐,路冢也。” 孔颖达 疏:“墐者,埋藏之名耳。此言行有死人,是於路傍,故曰路冢。” 陈奂 传疏:“道冢即路冢,古人族葬,路冢则不入塋域者也。”
《漢語大詞典》:行殣
路旁饿死的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行殣赋》:“嗟我来之云远,覩行殣於水隅。”
分類:路旁饿死
《國語辭典》:斜度标(斜度標)  拼音:xié dù biāo
铁路或道路旁,表示路线倾斜的标记。
《国语辞典》:斯芬克士  拼音:sī fēn kè shì
Sphinx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怪物。传此怪物常坐在路旁命令路人解答谜题,不能解者即扑杀之,后来厄狄帕斯解开其谜,此怪物遂投海自溺而死。今埃及有古刻像。今则常用以象徵神秘。也译作「司芬克斯」、「斯芬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