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0,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钱象先(字 资元 )
高若讷(字 敏之 文庄 )
李若谷(字 子渊 康靖 )
叶清臣(字 道卿 )
彭思永(字 季长 )
方慎言(字 应之 )
葛怀敏( 忠隐 )
陈希亮(字 公弼 )
孙长卿(字 次公 别称 能臣 )
江休复(字 邻几 )
范师道(字 贯之 )
李肃之(字 公仪 )
杨日严(字 垂训 )
苏舜元(字 才翁、叔才 )
其它辞典(续上)
李柬之(字 公明 )钱象先(字 资元 )
高若讷(字 敏之 文庄 )
李若谷(字 子渊 康靖 )
叶清臣(字 道卿 )
彭思永(字 季长 )
方慎言(字 应之 )
葛怀敏( 忠隐 )
陈希亮(字 公弼 )
孙长卿(字 次公 别称 能臣 )
江休复(字 邻几 )
范师道(字 贯之 )
李肃之(字 公仪 )
杨日严(字 垂训 )
苏舜元(字 才翁、叔才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73 【介绍】: 宋濮州人,字公明。李迪子。以献文召试,赐进士出身。通晓当朝典故。为馆阁校勘,累进直集贤院。仁宗时,历知荆南、河阳、澶州,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英宗即位,富弼荐其学行,复旧职,兼侍读。神宗时拜太子少保致仕,再迁少师。全宋诗
李柬之(九九六~一○七三),字公明,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以献文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宣化军使,进直集贤院。历知邢、汉、庐、凤翔等州府,京东、陕西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河阳、澶州,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英宗即位,为翰林侍读,未几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熙宁六年卒,年七十八。《宋史》卷三一○有传。全宋文·卷四七七
李柬之(九九六——一○七三),字公明,迪子,幽州(治今北京)人。少受知于寇准。献文召试,赐进士出身,仁宗时为馆阁校勘,宣化军使。进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盐铁判官,历知邢、汉、庐州、凰翔府,京东、陕西转运使,擢侍御使知杂事。拜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知荆南、河阳、澶州,改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英宗即位,富弼荐其学行,复旧职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治平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熙宁六年卒,年七十八。《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76 【介绍】: 宋苏州人,字资元。真宗天禧二年进士。为国子监直讲。仁宗时,以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长于经术,侍迩英十余年,有所顾问,必依经以对,反复讽谕。因旁通法家说,尝两知审刑院,条令多所裁定。后历知许、颍、陈三州,以吏部侍郎致仕。全宋文·卷四三六
钱象先(九九六——一○七六),字资元,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天禧二年进士,为国子监直讲,历权大理少卿、度支判官,河北、江东转运使,召兼天章阁侍讲,进待制,知审刑院,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徙河南府、陈州。复兼侍讲、知审刑院,出知许、颍、陈三州。象先长于经术,侍经筵前后十五年,仁宗礼遇甚渥。又旁通法家说,故屡为刑官,条令多所裁定。以吏部侍郎致仕。熙宁九年十月卒,年八十一。见张方平《钱公墓志铭》(《乐全集》卷四○),《宋史》卷三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7—1055 【介绍】: 宋并州榆次人,徙卫州,字敏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强学善记,精于天文,兼通医书。累官起居舍人、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余靖、尹洙相继贬斥,欧阳修移书责若讷,若讷忿,奏贬修夷陵令。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五年因事被劾,罢为观文殿学士。卒谥文庄。有文集。全宋文·卷四七九
高若讷(九九七——一○五五),字敏之,卫州(治今河南汲县)人。天圣二年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累迁起居舍人、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贬,余靖、尹洙论救,亦遭贬斥。欧阳修移书责若讷身为谏官,不辩曲直。若讷怒,奏贬修,以此为时论所讥。擢天章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出为河东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皇祐元年参知政事,三年,迁枢密使。五年,罢为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同群牧制置使。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庄。若讷彊学善记,尤喜申韩之书,颇明历学,兼通医书。著《素问误文阙义》一卷、文集二十卷,又与文彦博同著《大飨明堂记》二十卷。见文彦博《高公神道碑》(《文潞公集》卷一二),宋祁《高观文墓志铭》(《景文集》卷六○),《宋史》卷二八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字子渊。举进士。仁宗时历知滑州、延州、寿州,治水患有绩。又知江宁、河南、开封等府,进拜参知政事。性端重,在政府议论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谥康靖。全宋诗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今属江苏)人。真宗时进士,初仕长社县尉,累迁权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徙知陕州、梓州。仁宗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历知荆南、潭、滑、寿、江宁、河南、并、开封等州府。官至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谥康靖。《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七三
李若谷(九七○——一○四九),字子渊,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累迁度支员外郎、权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东京转运使。历知陕、梓、荆南、潭、滑、延、寿、江宁、河南、并等州府,所在有善政。进尚书工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宝元元年,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以太子少傅致仕。皇祐元年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见《宋史》卷二九一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49 【介绍】: 宋苏州长洲人,字道卿。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累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出为两浙转运副使,疏盘龙汇、沪渎港入海,民赖其利。庆历六年,知永兴军,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顷。仁宗御天章阁,诏问当世急务,清臣条对极论时政阙失,多劘切权贵。擢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皇祐元年以侍读学士知河阳。有《述煮茶小品》。全宋诗
叶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签书苏州观察判官事。还为集贤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诰,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庆历六年(一○四六),出知澶州,寻改青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七年,为永兴军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抚使、知永兴军(同上书卷一六○)。八年,复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同上书卷一六四)。皇祐元年,知河阳,未几卒(同上书卷一六六),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已佚。《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五有传。今录诗十一首。全宋文·卷五七七
叶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圣二年举进士高第。历光禄寺丞、集贤校理,知秀州、宣州。累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进直史馆。宝元初出为两浙转运副使,次年以右正言知制诰,知审官院,判国子监。康定元年,擢为起居舍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出知江宁府。庆历三年,入翰林为学士。后为宰相陈执中所排,出知澶州,进户部郎中,徙知青州、永兴军。八年,复入为权三司使。皇祐元年出知河阳,未几卒,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十六卷),又著《春秋类纂》十卷。《宋史》卷二九五有传,又见《隆平集》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70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季长。仁宗天圣进士。历知州县,有治状。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授官赏之弊,又反对外戚秉政、宦侍建节,解台职,出任湖北转运使,历州府。英宗治平中,召除御史中丞,复谏勿称濮王为亲。坐事知黄州、太平州。神宗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全宋诗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南康军判官,移知广州南海县。又知潮、常州,寻召为侍御史。侬智高叛,除荆湖北路转运使,改益州路转运使,召为户部副使。岁馀,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治平初,召为御史中丞。神宗即位,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事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三二○有传。全宋文·卷五七八
彭思永(一○○○——一○七○),字季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五年进士及第,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南海、分宁二县,通判睦州,移知潮州、常州,召为侍御史。出知宣州,历湖北、益州转运使,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英宗朝恩升给事中,复召权御史中丞。神宗时拜御史中丞,后以户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一。见《明道文集》卷三《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宋史》卷三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应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知信丰、兰溪二县,号称神明。知泉州,岁饥,大发廪贷民,奏蠲丁税。仁宗立,为侍御史,时朝廷贬丁谓,受命籍没其家,得士大夫私请关通之书,悉焚之,不以闻,世称其长者。康定元年,以朝请大夫知广州。全宋诗
方慎言,字应之,莆田(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历知潭、泉、广诸州。仁宗时为侍御史、两浙转运使,入为右谏议大夫。有诗五卷,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见《莆阳比事》卷一、二、三、五、六。全宋文·卷二七三
方慎言,字应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咸平三年进士,知信丰、兰溪二县。祥符初,以殿中丞擢屯田员外郎。仁宗即位,改侍御史。后为两浙转运使,历知泉、潭、广等州。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诗文集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一○四,《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九,雍正《福建通志》卷四四、六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2 【介绍】: 宋真定人。葛霸子。以荫授西头供奉官。历知隰、莫、保、雄、沧、滁六州。西夏进扰,起为泾原路副都总管、知泾州,改鄜延路副都总管、知延州。范仲淹言其猾懦不知兵,复徙泾原路原职。仁宗庆历中夏主李元昊率军攻镇戎军,怀敏督诸将战,不敌而死。谥忠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或1002—1065 【介绍】: 宋眉州青神人,字公弼。幼孤好学,兄使治钱息,希亮召逋家焚其券。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知长沙、临津等县,又知房、曹等州,提点江东刑狱,徙河北。嘉祐二年,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请补外为京西转运使,迁京东,移知凤翔府。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分司西京,致仕卒。仕宦所至,锄豪强,惩猾吏,平冤狱,蠲赋役,为政严而不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有《辨钩隐图》、《制器尚象论》及文集。全宋诗
陈希亮(一○○○~一○六五),字公弼,青神(今属四川)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宋史》作天圣八年)进士。知长沙县,徙知虔州鄠都。皇祐元年(一○四九),知滑州。又知曹州、庐州,改江东、河北提点刑狱。嘉祐二年(一○五七),入为开封府判官。出为京西转运使。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治平二年卒,年六十六(《宋史》、《东都事略》均作六十四)。有文集十卷,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陈少卿希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69 【介绍】: 宋扬州人,字次公。以荫为秘书省校书郎。通判河南府,平定驻军之叛。知和州,审狱明察。历任益州等路提点刑狱、盐铁判官、转运使等。知庆州,凿井,修道,方便行旅。神宗熙宁元年,河北地震,缮补崩毁城郭仓庾,有功。长于政事,时称能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0 【介绍】: 宋开封陈留人,字邻几。登进士第。为蓝山尉,改大理寺丞,迁殿中丞。召试,擢集贤校理,判刑部。与苏舜钦游,坐预进奏院祠神会落职,监蔡州商税。后复故官,累进至刑部郎中。强学博览,为文淳雅,尤善于诗。喜琴、弈,工隶书。有《嘉祐杂志》、《唐宜鉴》、《春秋世论》及文集等。全宋诗
江休复(一○○五~一○六○),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举进士,调蓝山尉,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又举书判拔萃科,知长葛县,通判阆州。召为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仁宗庆历四年(一○四四),因参与苏舜钦进奏院宴会,落职监蔡州商税。久之,起知奉符县,通判睦州、庐州,复集贤校理,与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嘉祐五年卒,年五十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江邻几墓志铭》)。有文集二十卷(同上书),已佚,今存《邻几杂志》一卷。《宋史》卷四四三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六三七
江休复(一○○五——一○六○),字邻几,开封陈留(今河南开封)人。瞗学博览,无所不通。善文章,尤长于诗。举进士及第,调蓝山尉,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景皊元年,举书判拔萃科,优等,改大理寺丞、知长葛县,迁殿中丞。前后通判阆、睦、庐州,以集贤校理判刑部、吏部南曹、登闻鼓院,为群牧判官,出知同州,提点陜西路刑狱,入判三司盐铁勾院,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嘉皊五年四月卒,年五十六。著有《唐宜炮》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嘉皊杂志》二卷(存)等。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江邻几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文苑传》五《江邻几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5—1063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贯之。范琪子。仁宗天圣九年进士。历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前后在言职,有闻即言,尝数奏枢密副使陈升之不当用,又奏数陈执中、王拱辰、李淑、王德用、程戡等罪。其言虽过,而仁宗每优容之。官终直龙图阁、知明州。全宋诗
范师道(一○○五~一○六三),字贯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仁宗天圣九年(一○三一)进士。知广德县,迁知常州,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直龙图阁,出知明州。嘉祐八年卒,年五十九。有文集五十卷(《吴郡志》卷二六),已佚。《宋史》卷三○二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三八
范师道(一○○五——一○六三),字贯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天圣九年举拔萃科,为抚州判官,后知广德县、通判许州,累迁都官员外郎,至道中擢为御史。嘉皊初,以忤宰相刘沆,出知常州,徙广南东路转运使,改两浙,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知福州。入为三司盐铁副使,加直龙图阁,知明州。嘉皊八年卒,年五十九。师道前后在言责,有闻即言。有奏议二十卷、文集五十卷。见《宋史》卷三○二本传,《吴郡志》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89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公仪。李迪从子。以荫为将作监主簿。累擢知德州,提点开封府界内县镇及夔路、湖南刑狱。徙湖北转运使,讨平彭仕羲之叛。神宗立,以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会大雨地震,启廪赈给,严儆盗窃。迁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仕至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全宋文·卷六三九
李肃之(一○○六——一○八九),字公仪,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弟子,以迪推恩补官。通判澶州,知德州,提点夔路、湖南刑狱。历湖北、江东、两浙、河北诸路转运使,进度支副使、江淮发运使。神宗时官右谏议大夫、知庆州,徙瀛州、拜天章阁待制、知开封府,出知定州,还,权三司使,又出知永兴军。元丰元年,加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四年致仕。元祐四年卒,年八十四。见苏颂《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李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六一),《宋史》卷三○一《李迪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后家河南,字垂训。杨希闵子。第进士。历大理寺丞,出知襄、庐、郓三州。累迁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奏罢不便民之务。入勾当三班院,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终同知审官院。全宋文·卷三二六
杨日严,字垂训,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迁大理寺丞。景祐中知襄、卢、郓三州,历两浙、京东、益州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庆历初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召权知开封府。终知审官院。《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1054 【介绍】: 宋绵州盐泉人,字才翁。苏易简孙。仁宗天圣七年赐进士出身。明道中为扶沟主簿,出粟救济饥荒。景祐四年知咸平县,迁殿中丞,移知眉州,屡上书陈御西夏方略。庆历三年改太常博士,出为福建路提点刑狱,移京西、河东、两浙。皇祐元年知扬州,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莅官办事果决,所至裁制强黠。为人精悍任气节,诗歌豪健,尤善草书。全宋诗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才翁,旧字叔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仁宗朝,赐进士出身,知开封咸平县。迁殿中丞、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官终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事见《蔡忠惠集》卷三五《苏才翁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六三九
苏舜元(一○○六——一○五四),字叔才,改字才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耆长子。外祖王旦奏授同学究出身,调兴平主簿,移新昌尉。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历扶沟主簿,知咸平、眉州,通判延州,入为三司勾当公事。复出为福建、京西、河东、两浙四路提点刑狱,京西转运使,以度支员外郎充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舜元为文不袭故陈,歌诗豪健,与弟舜钦齐名,尤善草隶。有《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议三卷、文集十卷。见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五),又《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钦传》有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