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朔塞
朔北塞外。指北方边境地区。 唐 李峤 《旌》诗:“影丽 天山 雪,光摇朔塞风。”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 云门 ,传刻仅留于朔塞。” 明 谢榛 《居庸关》诗:“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
《漢語大詞典》:边垒(邊壘)
边境上的壁垒。《宋书·王僧达传》:“脱以神州暂扰, 中夏 兵飢,容或游魂塞内,重窥边垒。” 宋 陶弼 《兵器》诗:“仓惶筑边垒,未战力先瘁。” 元 姚燧 《武昌路学记》:“ 宋 人二百年间,峙糗锻兵,岌为边垒。”
分類:边境壁垒
《漢語大詞典》:屯泊
(1).驻扎。多指戍守边境重镇。 宋 李纲 《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亦无寺观屋宇可以屯泊,不免建造营屋,大使司支钱与诸州收买木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太祖 时以十万驻京师,十万派守外郡。戍守边地重镇称屯泊(或驻泊),内郡要地称屯驻。”
(2).指停泊。 清 薛福成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将来 北洋 似应以 威海 为战舰屯泊之区,而以 旅顺 为修船之所为合宜。”
《漢語大詞典》:边落(邊落)
边地村落。泛指边境地区。 宋 苏轼 《答曾子宣书》之二:“自公之西,有识日望詔还,岂独契爱之末,边落寧肃,公岂久外哉?”
《漢語大詞典》:边候(邊候)
(1).边吏;边守。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 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王先慎 集解:“候,吏也。《吴越春秋》作‘关吏欲执之’。”《陈书·高祖纪上》:“三山 獠 洞,八角 蛮 陬,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 马援 之所不届, 陶璜 之所未开,莫不惧我王灵,争朝边候。”
(2).古代边境上伺望侦察的土堡,哨所。《南齐书·孔稚珪传》:“ 建元 之初,胡尘犯塞, 永明 之始,復结通和,十餘年间,边候且息。” 唐 长孙佐辅 《陇西行》:“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宋 张方平 《河北都转运使工部郎中张昷之可兵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三司户部副使》:“今边候多警,戎车未脱,凡物才之充屈,生齿之耗登。”
(3).边境的侦察人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毘娑罗王 野处 寒林 ,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
(4).边地的时令节气。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漢語大詞典》:诸番(諸番)
旧时指西北边境各少数民族。 元 周致中 《异域志》卷上:“富於西戎,专行诸番为商。”明史·成祖纪三:“ 麻林 及诸番进麒麟、天马、神鹿。”
《國語辭典》:犯境  拼音:fàn jìng
侵犯边境。《旧唐书。卷一一七。列传。严武》:「蜀方闾里以徵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宋史。卷三三三。列传。姚涣》:「徙知涪州,宾化夷多犯境,涣施恩信拊纳,酋豪争罗拜廷下,讫涣去无警。」
《漢語大詞典》:边邑(邊邑)
犹边城。泛指边境地区。礼记·玉藻:“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某。”史记·伍子胥列传:“ 楚平王 以其边邑 钟离 与 吴 边邑 卑梁氏 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强僭之国,皆接以恩礼,商贾往来不禁,有出境犯其令者,迺为之置市边邑,使两利。”
《漢語大詞典》:南鄙
南方边境地区。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 楚 人伐我南鄙,至于 上洛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予客自南鄙,观蓺於 鲁 。” 张载 注:“南鄙, 荆州 也。”
《漢語大詞典》:边藩(邊藩)
亦作“ 边蕃 ”。 靠近边境的藩国、藩镇。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虽蒙褒叙,未尽才宜,并可授边藩,展其志力。”魏书·源怀传:“北镇边蕃,事异诸夏,往日署官,全不差别。”旧唐书·魏少游传:“ 少游 以 肃宗 远离宫闕,初至边藩,故丰供具以悦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十:“ 王 卒於边藩, 卢 薨於殿帅。”
《漢語大詞典》:边障(邊障)
亦作“ 边鄣 ”。亦作“邉障”。 边境上的城堡、要塞。新唐书·回鹘传下·薛延陀:“方帝幸 洛阳 ,将遂封 泰山 , 夷男 与其下谋曰:‘天下封 泰山 ,万国皆助兵,悉会行在,边鄣空单, 思摩 ( 李思摩 )可取也。’”新唐书·回鹘传下·刘昌传:“ 昌 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鋭新,边障妥寧。” 宋 韩琦 《感事》诗:“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特诏赐环》:“以朕一时不明,陷汝三年邉障。”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大气槖山川,雄风被边障。”
《漢語大詞典》:南裔
南方边境地区。 晋 陆机 《赠顾交趾公贞》诗:“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晋书·苻坚载记下:“吾将躬先啟行,薄伐南裔,於诸卿意何如?”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交阯 远居南裔, 越裳 之俗也; 敦煌 僻处西域, 昆戎 之乡也。”
《漢語大詞典》:东鄙(東鄙)
(1).东部边境。春秋·襄公十二年:“王二月, 莒 人伐我东鄙。”左传·昭公五年:“ 竖牛 取东鄙三十邑,以与 南遗 。”
(2).指东部僻远地方。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 仲宣 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 南朝 齐 孔稚圭 《谢赐生荔支启》:“信西 岷 之嘉珍,谅东鄙之未识。”
《漢語大詞典》:四鄙
(1).四方边境地区。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五稼屡丰,四鄙不扰。” 宋 王安石 《开元行》:“由来犬羊著冠坐庙堂,安得四鄙无豺狼。” 明 刘基 《郁离子·螇螰》:“群臣辑睦,四鄙无事。”
(2).指四境边民。《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季冬行秋令,则白露蚤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淮南子·时则训》:“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挚,四鄙入保。” 高诱 注:“四界之民,皆入城郭保聚也。”
《漢語大詞典》:蕃戎
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 番 ”。 唐 李翱 《厚边兵疏》:“方今中原无事,其虑者蕃戎与北虏也。” 唐 汪遵 《长城》诗:“ 秦 筑 长城 比铁牢,蕃戎不敢过 临洮 。” 明 王融 《〈李文公集〉序》:“厚边兵以息蕃戎侵掠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