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改造  拼音:gǎi zào
改革变更、重新制造。《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漢語大詞典》:适变(適變)
谓适应变化。 唐 刘禹锡 《贺除虔王等表》:“弘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岂不适变於可为之时,消患於无形之内乎?” 清 恽敬 《博妇》:“虽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适变,坚忍以藏用,期於復 汉 唐 之祚而已。”
分類:适应应变
《漢語大詞典》:变礼(變禮)
不合典常、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汉书·儒林传·张山拊》:“昔 周公 薨, 成王 葬以变礼,而当天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有经礼,有变礼……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适权矣。”
《國語辭典》:顺应(順應)  拼音:shùn yìng
为适合环境的变化而采取某种对策。如:「顺应潮流」。
《漢語大詞典》:和时(和時)
适应时令。汉书·成帝纪:“教化流行,风雨和时。”
《漢語大詞典》:应会(應會)
(1).应接聚会。世说新语·政事“羣胡同笑,四坐并懽”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王导 接诱应会,少有牾者。虽疎交常宾,一见多输写款诚,自谓为 导 所遇,同之旧暱。”
(2).适应时机。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公结髮从军四十餘年,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乘机应会,捷出神怪,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3).犹应付。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倥偬难理,雍容应会;迷谬不决,歘疾赴机。”
《漢語大詞典》:适俗(適俗)
犹言适应世俗。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明 文徵明 《夏日简履约》诗:“适俗无尘韵,还山有竹居。”
《漢語大詞典》:趣时(趣時)
(1).谓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易·繫辞下:“变通者,趣时者也。” 宋 王安石 《进熙宁编敕表》:“於趣时治世,则粗救抏弊之实;以方古垂后,则或俟新美之才。”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盖文明即时尚之异名,崇拜文明,即趣时之别语。”
(2).抓紧时机;及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氾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於趣时。’”
(3).追求时鲜物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熟食徧列,殽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
《漢語大詞典》:偶时(偶時)
(1).适应时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使人言 温 与 袁术 交关,遂笞杀之” 裴松之 注引《傅子》:“ 熲 数征伐有大功, 烈 有北州重名, 温 有杰才, 陵 能偶时,皆一时显士。”
(2).逢时。 晋 陆机 《演连珠》:“是以才换世则俱困,功偶时而并劭。”
《國語辭典》:合时宜(合時宜)  拼音:hé shí yí
合乎时代风气、适合当代需要。《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
《國語辭典》:迂腐  拼音:yū fǔ
拘泥陈旧思想,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福惠全书。卷二五。教养部。讲学》:「曲学迂腐,附会古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依晚生看去,莫某人还不至于如此;不过头巾气太重,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
《漢語大詞典》:适体(適體)
谓适应身体的需求。周书·柳虯传:“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古者,创栋宇纔御风雨,从时适体,未尽其要。” 明 史槃 《梦磊记·淑女闹园》:“恣口足珍羞,适体多文绣。”
《漢語大詞典》:达变(達變)
通晓事物的变化并能适应之。 晋 陆机 《文赋》:“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人学道,号超脱非常,一旦於死生之际,未必能达变。” 清 王韬 《越南通商御侮说》:“盖事贵因时而达变,道在取法以自强。”
《國語辭典》:场地(場地)  拼音:cháng dì
为某种需要而设立的空地。多指体育活动或施工用地。
《漢語大詞典》:适分(適分)
谓适应分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恆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犹适度。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焦红的晚霞以其鲜艳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适分地镶嵌着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