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洄游  拼音:huí yóu
海洋中一些生物为适应其生活上的需要,如觅食、产卵等,而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往返移动。
《漢語大詞典》:耦世
适应世俗。吕氏春秋·赞能:“耦世接俗,説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
《漢語大詞典》:闪试(閃試)
宋 代指对车辆适应突然变化能力的测试。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又以车五乘,压之以鐡,多至万斤,与輅轻重适等,以观疾徐倾侧之势。至前一月进呈,谓之闪试。”
《國語辭典》:野战军(野戰軍)  拼音:yě zhàn jūn
经训练适合在野外作战的军队。
《國語辭典》:群落  拼音:qún luò
由好几个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族群所组成的大群体。如草原群落。一独立的群落,依生态功能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构成一个食物网。
《漢語大詞典》:以权达变(以權達變)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不知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变。”
《漢語大詞典》:蛀船
谓不适应乘船。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动》:“《砚北杂志》云: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苦,音库。今 江 南人有蛀船、蛀轿之名,不闻谓之苦。”
《漢語大詞典》:蛀轿(蛀轎)
谓不适应乘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言动》:“《砚北杂志》云: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苦,音库。今 江 南人有蛀船、蛀轿之名,不闻谓之苦。”
《漢語大詞典》:栈桥码头(棧橋碼頭)
以栈桥与岸相连的离岸码头。适应大型油轮和矿石船停靠。有的建在开敞的深水地区。用桩架支承的透空式轻型码头,亦通称为“栈桥码头”。
《漢語大詞典》:随方逐圆(隨方逐圓)
(1).谓立身行事无定则。《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 温必古 ﹞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
(2).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营造》:“今 苏 杭 庸工皆不知此义,惟将砖瓦木料搭成空架子,千篇一律,既不明相题立局,亦不知随方逐圆。”
《國語辭典》:通权达变(通權達變)  拼音:tōng quán dá biàn
不墨守常规,而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处置。也作「达权知变」。
《漢語大詞典》:体制改革
在我国,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国语辞典》:聘用人员(聘用人员)  拼音:pìn yòng rén yuán
为了适应各机关业务的需要,以契约方式定期聘用的专业或技术人员。如:「这件工程用了很多聘用人员。」
《国语辞典》:普通邮票(普通邮票)  拼音:pǔ tōng yóu piào
邮政机关为适应一般性长期需要而发行的邮票。其面值有大有小,且一版再版,印行多次,而图案的题材广泛、普遍,通用的期限特长。相对于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而言。
《国语辞典》:普及教育  拼音:pǔ jí jiào yù
一个国家为实现民主的理想,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以提高人民知识水准为主旨,所实施的基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