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究竟说(究竟説)
佛教语。指圆满透彻的教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夫大乘教者,佛法之中究竟説也。”
《國語辭典》:游刃有馀(遊刃有餘)  拼音:yóu rèn yǒu yú
好的厨师宰牛时刀刃在骨节间的空隙运转,觉得空隙还很大。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后以游刃有馀比喻对于事情能胜任愉快,从容而不费力。如:「这件工作对他而言,有如庖丁解牛,游刃有馀。」也作「游刃有馀」。
《漢語大詞典》:游刃(遊刃)
(1).运刀自如。语本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南朝 梁 沈约 《牷雅》诗:“庖丁游刃, 葛卢 验声。”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而 羿 之注矢,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而庖丁之游刃,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何独至於为政者而疑之哉!” 明 徐渭 《自浦城进延平》诗:“以知庖丁者,游刃有餘歷。”
(2).比喻做事从容自如,轻松利落。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兴寧 中,沙门 竺法义 ,山居好学,住在 始寧 保山 ,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明 王世贞 《二酉山房记》:“间以餘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驰乎四裔之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 阮亭 謁选得 扬州 推官,游刃行之,与诸士游讌无虚日。”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 司马迁 在写过一个人物之后,有‘ 太史公 曰’一小段文字,谈他对这一人物的印象和评价,也是在若即若离之间,游刃于褒贬爱憎之外。”参见“ 游刃有餘 ”。
典出庄子·养生主, 庖丁 为 文惠君 解牛,技艺精熟,受到称赞, 庖丁 云:“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后以“游刃”谓观察事物透彻,技艺精熟,运用自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法义:“ 深 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於是栖志法门,从 深 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 唐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诗:“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四林游刃,八水忘筌,能祛有漏之因,早得无生之法。” 明 李贽 《与友朋书》:“ 周 善藏,非万全不发,故人但见其巧於善刀,而不见其能於游刃。”
《國語辭典》:知彼知己  拼音:zhī bǐ zhī jǐ
对彼我双方的情形都有充分的了解。《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隋唐演义》第一八回:「若凭著一勇到底,制服他不来,反惹出祸患,也不是英雄知彼知己的伎俩。」也作「知己知彼」。
《國語辭典》:灼见真知(灼見真知)  拼音:zhuó jiàn zhēn zhī
明确的见解。如:「他对问题的灼见真知,令人佩服。」也作「真知灼见」。
《國語辭典》:顽石点头(頑石點頭)  拼音:wán shí diǎn tóu
传说晋时道生法师在虎丘山聚石为徒,讲解《涅槃经》,主张众生皆可成佛,并问周边石头:「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见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后用来形容说理透澈,使人心服。《野叟曝言》第一一回:「文相公这一番议论,真可使顽石点头,胜如药饵百倍!」
《漢語大詞典》:透达(透達)
(1).谓畅达无阻。 梁启超 《亚洲地理大势论》:“昔 基约博士 尝讲述 欧洲 之风土,以谓 欧洲 发达之原因,全由于其地势之(Permeability)易透达之义,而因以颂扬 欧 陆构造之佳妙,沾沾自喜焉。殊不知凡物之易於透达者,适足以见其物体之小而已。”
(2).透彻明白。 陶行知 《学生自治问题研究》:“彼此明白事之当然,和事之所以然,才能同心同德,透达那共同的目的。”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章三七:“ 东坡 之所谓‘道’,其性质盖通于艺,比了道学家之所谓道,实更为通脱,更为透达。”
《漢語大詞典》:透快
(1).谓透彻且直截了当。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 汉 文固称极盛,然自 贾 、 傅 、 晁 、 董 、 史迁 、 刘向 、 班掾 诸公,虽沓引经传,必有透快之笔动人。”
(2).极爽快。《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承领高教,不觉两胁风生,通体透快。”
《漢語大詞典》:透晰
透彻清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荀 文浑厚,说理透晰。”
分類:透彻清晰
《漢語大詞典》:透切
犹言透彻深切。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其间説话虽是愤激,却句句透切着今时病痛。”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二公论甚透切,予深服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九:“末了 志青 抱歉地说他想到了这一点意思,没有发挥得透切,很是惭愧。”
《漢語大詞典》:析毫剖芒
亦作“ 析毫剖釐 ”。 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细微透彻。文子·道原:“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閎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总名也。”云笈七籤卷一○二:“穷幽极微,至纤无际,析毫剖釐,刀鋏锋鋭,不足言其细也。”
《國語辭典》:痛快淋漓  拼音:tòng kuài lín lí
心情非常畅快。《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不过是我那多事的脾气好胜的性儿,趁著一时高兴,要作一个痛快淋漓,要出出我自己心中那个不平之气。」
《漢語大詞典》:详亮(詳亮)
详细透彻。新唐书·姜公辅传:“ 公辅 有高材,每进见,敷奏详亮, 德宗 器之。”
分類:详细透彻
《漢語大詞典》:逗彻(逗徹)
透彻,详尽而深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论语二:“学道之士,剥去几重,然后逗彻精深,谓之妙悟。”
《漢語大詞典》:洞溢
透彻充分。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儒生説名於儒门,过俗人远也……或带徒聚众,説论洞溢,称为经明。”
分類:透彻充分
《漢語大詞典》:洞隐烛微(洞隱燭微)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 马建忠 )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亦作“ 洞幽烛微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要使作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那就必须像 鲁迅 先生那样,具有在他那个时代来说是先进的、革命的世界观,具有高瞻远瞩,洞幽烛微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