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人  拼音:tōng rén
学识渊博又能融会贯通且晓达事理的人。汉。王充《论衡。超奇》:「通书四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言,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
《國語辭典》:政通人和  拼音:zhèng tōng rén hé
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形容国泰民安。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国语辞典》:渐通人事(渐通人事)  拼音:jiàn tōng rén shì
随年龄增长而日渐通晓人情世故。《红楼梦》第六回:「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国语辞典》:通人达才(通人达才)  拼音:tōng rén dá cái
博学多识贯通古今、才能出众的人。《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太史公曰》:「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国语辞典》:达士通人(达士通人)  拼音:dá shì tōng rén
心胸旷达、学识渊博的人。宋。陆游〈求僧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最胜缘。」
《國語辭典》:普通人  拼音:pǔ tōng rén
1.无特殊身分或阶级的一般人。如:「王老闆约谈我,只是想知道普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2.戏曲剧目。英国十五世纪的一出道德剧。内容是以寓言方式来探讨死亡、命运和灵魂的问题。因其文字优美、纯朴而庄严,人物刻划细腻生动,且颇富戏剧性,因此被公认为道德剧中的最佳代表作。
《漢語大詞典》:通品
犹通人。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后来遇见一位市井通品,向他请教,他纔注疏出来。”《负曝闲谈》第一回:“幸喜幕中一位老夫子,是个通品,无论哪一路文章,他都识货。” 鲁迅 《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陈源 教授毕竟是‘通品’,虽是理想也未始没有实现的可能。”参见“ 通人 ”。
分類:通人
《國語辭典》:通人  拼音:tōng rén
学识渊博又能融会贯通且晓达事理的人。汉。王充《论衡。超奇》:「通书四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言,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
《國語辭典》:作人  拼音:zuò rén
1.为人行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2.培育人才。《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3.从事劳动工作的人。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至平明,羊头、肚肺、……、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國語辭典》:通达(通達)  拼音:tōng dá
1.明白事理。《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2.通畅无阻。如:「住在这里,可通达四方,交通极为便利。」
《國語辭典》:开窍(開竅)  拼音:kāi qiào
人受到开导启发,终于领悟或变得聪明有见识。如:「不管别人怎样说好说歹,这小子就是不开窍。」
《漢語大詞典》:买出(買出)
(1).买通人出首作证。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后来小的与一箇大财主叫做 夏葛 争地基。 夏葛 买出 毛屠 出首小的这箇印记么,説小的伪造下印信,要图谋驛丞自做。”
(2).招惹出;引起。《封神演义》第五六回:“ 九公 被 散宜生 此一句话,买出 九公 一腔心事。”
《漢語大詞典》:通皮
方言。通人情;懂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九:“我们不要不通皮,快点走吧,让他们两个,甜甜蜜蜜地、痛痛快快地、偷偷摸摸地讲他们的私房话去。”
《漢語大詞典》:通脾
方言。懂事,通人情。 秦兆阳 《大地》第五卷二:“哎呀老弟,你怎么这样不通脾!我是来买豆腐的,顺便拜望你,想跟你交个朋友。”
《国语辞典》:打紧板(打紧板)  拼音:dǎ jǐn bǎn
变得固执而不通人情。《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一提起儿,又把他那斩钢截铁的心肠,赛雪欺霜的面孔,给提回来,更打了紧板了。」
《国语辞典》:兔宝宝(兔宝宝)  拼音:tù bǎo bao
美国卡通人物之一。造型特徵是有两颗特别凸出的上门牙,爱啃胡萝卜,聪明慧黠,时常作弄人。广为儿童熟悉和喜爱。如:「妹妹最喜欢穿印有兔宝宝图案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