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阴氏。范阳人。少依蓟北之安集寺出家。大中四年。杖锡登五台。然右手中指于华严寺菩萨像前。优游两期。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造西台秘魔岩。大圣昔日降龙之地。见金色光明。势若雉堞。比今城郭。无异状。因以问所居之僧。僧曰。此所谓金色世界也。古有师德居之。朝廷褒锡其号。为金光照。遇闻而悲喜交怀。乃复结茅习静。住三摩呬多者。凡四十九日。檀信坌集。遂成兰若。如是十有七年。迹不下山。日惟玩味九会杂华等法。因之以證圣发通。语言动止。不可测识。逮懿宗末年。忽失常度。欢咍怒诟。荡无绳检。既而中原扰攘。銮辂迁播其先见故如此。时李克用。方以晋王据河东。向遇之德。遥致礼敬。文德元年。夏四月。命宪州刺史马师素。导意邀请。遇曰。我岂为浮世宠辱累哉。固辞不赴。七月十八日。集弟子。垂训而卒。寿七十二。腊五十一。龙纪元年。四月十八日。门人太文等。以天竺法。阇维之。获设利罗。别建塔以葬。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遇。大中时守彭王府咨议参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僖宗中和二年,为秦州节度使。时黄巢攻克京师,僖宗奔蜀,公遇与郑畋、程宗楚等盟于凤翔,传檄天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会稽人,一名遇,自号会稽山人。举止疏野,襟怀旷达。僖宗光启中因黄巢军入关中,自京入蜀。工画,曾画应天寺东壁,以笔精墨妙、情高格逸称。现存之《高逸图》据宋徽宗题系位所绘。又工书法。
李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1 【介绍】: 五代时人。仕吴。初从杨行密起兵,以功累迁宣州观察使。杨渥时徐温秉政,遇颇不平。后为温所攻,逾月不下。时遇少子为广陵牙将,遇甚爱之,温执其子示城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乃出。遂被害。
刘仁遇 朝代:唐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人。昭宗天祐初,官棣州刺史。哀帝二年,官检校司空、兖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泰宁军节度使。
李崇遇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八
崇遇。后唐长兴元年官尚舍奉卿。
张遇贤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张遇贤(?-943年),五代十时岭南农民起义首领。
连重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 【介绍】: 五代时光山人。仕闽。王鏻用为控鹤都将,号亲兵。及王昶立,更募勇士,赐与独厚。遂与朱文进作乱,迎王曦为君,昶被杀。寻又杀曦,立文进为闽主。后晋出帝开运初为林仁翰所杀。
皇甫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 【介绍】: 五代时常山真定人。少好勇,壮善骑射。后唐明宗时累迁邓州节度使。以诛敛为务,所至苛暴。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契丹南下,败之,以功拜滑州节度使。三年,又与契丹战,几被虏,力战中数创得还,诸军叹为猛将。官至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不得已随杜重威降契丹,而心不平,信宿不食,绝吭而死。
林延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6 【介绍】: 五代时福州闽清人。为人阴险多计数。初事闽王王鏻为宦者。鏻娶南汉刘䶮女清远公主,使延遇置邸于广州,专掌国信。䶮闻其贤,以为内常侍使,钩校诸司事。鏻被杀后,求归不许。刘晟时,为甘泉宫使,大受倚任。晟诛杀诸弟,延遇实与其事。
白延遇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字希望。幼从后晋高祖伐蜀,以矫悍见称。后征安重荣有功,迁复州防御史。后周初从太祖征兖海,授兖州防御史,有德政。终同州节度使。
刘遇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85 【介绍】: 宋沧州清池人。少魁梧有力,隶后周太祖帐下。入宋,以功累迁洮州观察使。从征江南,会诸路兵破吴兵于皖口,以功领大同军节度。征范阳,坐所部失律,责授宿州观察使。寻复保静军节度,徙镇滑州。性淳谨,待士有礼,尤善射,太宗待之甚厚。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遇安(九二四~九九五),福州(今属福建)人。住温州瑞鹿寺。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太宗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二。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新续高僧传》卷三。今录诗二首。
补续高僧传·读诵篇
前是。有破句读楞严得悟。曰遇安者。福州人。居瑞鹿上方。道德著闻。颇为一方宗仰。其死生之际。脱然自在。与师若出一手。一日将示灭。唤弟子蕴仁侍立。停棺于侧。说偈曰。不是岭头携得去。岂从鸡足付将来。逐自入棺。安详整顿。命蕴仁阖钉。经三日。门人起棺。见师右胁而卧。众哀恸。师遂起。如梦醒状。命挝鼓。升堂说法。诃责垂戒曰。此度更起吾棺。非吾徒也。言讫复入棺而化。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遇安者,闽之福州人也,其姓字不详。初出家时习天台教。一日读《首楞严经》,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忽焉有省,谓此当以“知见立”读,“知即无明本”为句,“知见无”读,“见斯即涅槃”为句。盖以知见为入道之始,知见无为證果之终。理想圆通,超然无碍,时称之安楞严,谓于此经别有悟处也。已而往天台礼韶国师,韶便叩曰:“闻公常课《首楞严经》,是否?”安曰:“是。”韶曰:“是则是,是则非是,更须体究始得。”安曰:“道是假名,佛亦妄立,十二部教亦是接物利生,一切是妄,何以为真?”韶云:“唯有妄故,将真对妄,推穷妄性本空,真亦何有?故知妄真总是虚名,二字对治都无实体,穷其根本,一切皆空。”安曰:“既言一切是妄,妄亦同真,真妄无殊,复是何物?”韶云:“若言何物,亦是虚妄,无相亦无,语言道断。”安于言下大悟,乃呈偈曰:“推真真无物,穷妄妄无形。反观真与妄,真妄亦虚名。”遂获印可,后住锡仙岩,任卓庵于大罗之垠坑,所谓白云庵也。相传安居此山,每骑虎出入,至溪畔且属之曰:“女且隐伏,以俟我归。”或饷之以食,跨而登山,由是风闻四方,从者如归。尝有仙子三人,同来访安曰:“闻师宣扬正法眼藏,度脱迷流,远来造请,愿示津梁。”安云:“有道不离寸步,便到家乡,早已涉程途了也。”仙子三人,从兹领悟,欣然礼谢,退于岩际,牵臂入潭,隐而不见。宋至道元年春,将示疾,呼嗣法蕴仁示之偈曰:“不是岭头携得事,岂从鸡足付将来。自古圣贤皆若此,非吾今日为君栽。”付已,沐浴更衣,令舁棺至室,良久自入棺。三日,门人启棺视之,见安右胁吉祥而卧,四众哀恸,安乃再起,诃责垂诫,且云:“梦幻俱空,空所何有?此度更启吾棺者,非吾弟子。”言讫,入棺长往。安生于后唐庄宗甲申八月十三日,寂于宋至道元年乙未三月三日,世寿七十有二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遇贤(九二五~一○一二),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俗姓林,为东林寺僧,乡人谓之林酒仙。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八十八(《吴郡志》卷四二、《北涧集》卷一○《酒仙祠铭》)。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