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任道学(1555年11月21日—1592年),又名任学道,字用予,号养吾、忠斋,四川重庆府忠州人,民籍。乙卯年十一月初八日生,行一,治《诗经》,由国子生中式丙子乡试四十名举人,年三十一岁中式万历十四年丙戌科会试九十六名,第三甲第二百五十六名进士。吏部观政。万历十六年戊子六月授浙江归安县知县,卒于官。
《國語辭典》:道学(道學)  拼音:dào xué
1.黄老的学术。《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2.宋儒所倡的性命义理之学。参见「理学」条。
3.注重礼教而古板迂腐,不知变通者。《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世界上独有些人,面子上做得很道学的了不得,然而暮夜苞苴,在所不免。」
《國語辭典》:假道学(假道學)  拼音:jiǎ dào xué
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实际行为却反其道的人。《明史。卷二八二。儒林列传一。邵宝列传》:「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
《国语辞典》:明道学派(明道学派)  拼音:míng dào xué pài
宋朝程颢所创立的学派。其学本于识仁,而注意存养之功。
《国语辞典》:道学味(道学味)  拼音:dào xué wèi
形容古板迂腐的习气。如:「他思想老旧,做事带著道学味,一点也不知道变通。」
《國語辭典》:道学先生(道學先生)  拼音:dào xué xiān shēng
俗称古板不知变通的读书人。《通俗常言疏證。文事。道学先生》引《风筝误剧》:「不像文周孔孟,那一般道学先生。」
《國語辭典》:静坐(靜坐)  拼音:jìng zuò
1.静心安坐。如:「我每天习惯静坐一会儿,以涤清思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久病新瘉,气虚多惊,倦视绮罗,厌闻弦管,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仲翔诸人只得静坐等候,邹宜保竟朦胧睡去。」
2.为表示抗议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安静坐著。如:「民众以理性静坐的方式来表达对工厂污染环境的抗议。」
《國語辭典》:道貌  拼音:dào mào
人的面貌、神态。《三国演义》第三七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國語辭典》:外集  拼音:wài jí
1.正集以外的稿,多系经人蒐集而成者。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集部。别集类三。诂训柳先生文集》。
2.奏议类的称呼,以道学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于议政之文,称为「外集」。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集部。别集类二六。三鱼堂文集》。
3.称僧人的诗文。如僧宗泐有《全室外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集部。别集类二三。全室外集》:「是编题曰外集,盖释氏以佛经为内学,故以诗文为外,犹宋释道璨柳塘外集例也。」
《国语辞典》:饮流霞(饮流霞)  拼音:yǐn liú xiá
项曼都好道学仙,后随仙人上天,口饥欲食,则仙人赐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后返回人间,人称之为「斥仙」。见汉。王充《论衡。道虚》。后比喻饮酒。
《漢語大詞典》:灵居(靈居)
神仙住处;修道学仙者的住处。《文选·木华〈海赋〉》:“吐云霓,含龙鱼;隐鯤鳞,潜灵居。” 李善 注:“灵居,众仙所处也。”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明 夏完淳 《燕问》:“渊客鮫人,灵居縹緲。”
《漢語大詞典》:道阁(道閤)
专供研习道学(理学)之房舍。 宋 孔平仲 《郡名诗呈吕元钧》:“道閤接谈宾,文房散书帙。”
《國語辭典》:方巾气(方巾氣)  拼音:fāng jīn qì
方巾,明朝书生日常戴的帽子。方巾气本指文人气息,后形容人思想、言行迂腐呆板。
分類:道学学究
《國語辭典》:方巾  拼音:fāng jīn
明代文人所戴的头巾。《金瓶梅》第四二回:「那戴方巾的人,你不认的他?」《儒林外史》第一回:「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