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慈制  拼音:cí zhì
称母亲去世,家人正遵守丧制。
《国语辞典》:保护管束(保护管束)  拼音:bǎo hù guǎn shù
对于某些罪犯,拘束其身体自由,仅命其遵守一定的事项,接受警察机关、自治团体、慈善团体、本人最近亲属、家属等指导、辅助,以期改善与适应社会的处分。
《国语辞典》:不守妇道(不守妇道)  拼音:bù shǒu fù dào
传统认为妇女未遵守应有的行止、品德。如:「无论古今中外,女子不守妇道,男人始乱终弃,都会引来舆论的严厉挞伐。」
《国语辞典》:短垣自逾  拼音:duǎn yuán zì yú
语本《国语。吴语》:「今君掩王东海,以淫名闻于天子,君有短垣而自逾之,况蛮、荆则何有于周室?」三国吴。韦昭。注:「垣者,喻礼防虽短,不可逾也。言王室虽卑,不可僭也。」比喻自己不遵守礼法。
《国语辞典》:持斋受戒(持斋受戒)  拼音:chí zhāi shòu jiè
不吃荤食,遵守戒律。《西游记》第一二回:「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国语辞典》:契约书(契约书)  拼音:qì yuē shū
订明双方同意遵守之事项、条件、交易、买卖的书面凭据。
《漢語大詞典》: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想俺这为官的,都只要奉公如法也呵。”亦作“ 奉公守法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史恩涛:“如果奉公守法,毫无情弊,何至人言嘖嘖?” 欧阳予倩 《屏风后》:“会长在与不在,他们各位都是奉公守法,丝毫不苟的。”
《漢語大詞典》:公共秩序
大家应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社会上流氓、阿飞、盗窃、凶杀、强奸犯、贪污犯、破坏公共秩序、严重违法乱纪等严重罪犯以及公众公认为坏人的人,必须惩办。”
《漢語大詞典》:法律意识
重视、遵守和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观念。主要反映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和评价。表现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漢語大詞典》:闺戒(閨戒)
旧指妇女应遵守的戒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翁叱女曰:‘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玷,而又以玷人。’”
《漢語大詞典》:党约(黨約)
党员应遵守的规约。 郭希仁 《从戎纪略》:“ 梅九 又作党约八语,约共守之。”
《漢語大詞典》:党的纪律
简称“党纪”。由政党制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由一系列规章、制度组成。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对党的纪律作了专门的规定,从中央到地方,还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专门从事党纪的制定、教育、建设和查处等工作。
《國語辭典》:党纪(黨紀)  拼音:dǎng jì
政党为使党员发展自律、自制的品格与能力,所制定的纲纪。
《國語辭典》:蹈矩循规(蹈矩循規)  拼音:dào jǔ xún guī
遵守礼法,不逾越法度。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三出:「积善存仁,蹈矩循规太古民。」也作「循规蹈矩」。
《國語辭典》:清规戒律(清規戒律)  拼音:qīng guī jiè lǜ
本指僧尼或道士应遵循的法规。后泛指规范制度。如:「这些清规戒律已经不合时宜,早就该修正了。」《济公传》第一回:「禀方丈知道,咱们庙中济颠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按清规戒律之例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