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都会(都會)  拼音:dū huì
人和货物聚集的地方,多用以称大都市。如:「在这个都会里,人们的步伐都很快。」《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唐。柳宗元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
《國語辭典》:大都会(大都會)  拼音:dà dū huì
凡都会区内人口总数达一百万以上者。也称为「大都会区」。
分類:大城市
《国语辞典》:眉毛都会笑(眉毛都会笑)  拼音:méi máo dōu huì xiào
形容人很开心、得意的样子。《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说那个人会做诗赋古文,他就眉毛都会笑。」
分类:开心得意
《国语辞典》:大都会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  拼音:dà dū huì gē jù yuàn
位于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内的世界知名歌剧院。为英语Metropolitan Opera House的意译。由「大都会歌剧院协会」(Metropolitan Opera Association)负责营运。大都会歌剧院协会于西元一八八○年四月成立,是纽约主要的歌剧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古典音乐组织,歌剧院于一八八三年开幕,每年上演约两百多场歌剧。
《国语辞典》:都会区(都会区)  拼音:dū huì qū
以大都市为中心,与周围都市在交通、经济、产业和社会等层面上形成共同生活圈的集合区域。
《国语辞典》:都会文学(都会文学)  拼音:dū huì wén xué
欧洲近代文学,多以刺激性最强烈的都会生活为叙述内容,文学批评家称为「都会文学」。
《国语辞典》:大都会区(大都会区)  拼音:dà dū huì qū
根据中华民国行政院主计处的定义,凡都会区内人口总数达一百万以上者,称为「大都会区」。也称为「大都会」。
《分类字锦》:湖岭都会(湖岭都会)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分类:州郡
《國語辭典》:马头(馬頭)  拼音:mǎ tóu
1.马的头。如:「他拍拍马头,好安抚马儿的情绪。」
2.马夫的头目。如:「马头一声吆喝,众马夫扬鞭起程,准备上路了。」
《國語辭典》:马头(馬頭)  拼音:mǎ tou
旧时水岸泊舟,商船聚会的地方。即现在的码头。参见「码头」条。《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于黎阳筑马头,为渡河之势。」元。胡三省。注:「附河岸筑土植木夹之至水次,以便兵马入船,谓之马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船家解了缆,放离了马头,用篙子撑了五里多路,一个小小的村落旁住了。」
《漢語大詞典》:会府(會府)
(1).斗魁的别称。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新唐书·天文志一:“斗魁谓之会府,阳精之所復也。”
(2).尚书省之别称。《旧唐书·代宗纪》:“至于领録天下之纲,综覈万事之要,邦国善否,出纳之由,莫不处正於会府也。” 唐 白居易 《除赵昌检校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制》:“夫望优四皓,然后能调护春闈;才冠六卿,然后能纪纲会府。” 宋 曾巩 《相制三》:“朕飭正三省,纲理万事,号令所出,本诸西臺,閲审驳论,属之黄闥,推而达之,则在会府。”
(3).节度使之别称。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四登会府地,三掌 华阳 兵。” 仇兆鳌 注:“ 唐 时巡属诸州,以节度使为大府,亦谓之会府。”
(4).犹都会。 宋 文天祥 《建康》诗:“ 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
《國語辭典》:都府  拼音:dū fǔ
1.都会。唐。白居易 郑絪可吏部尚书制:「国之都府,半在东周。委以保釐,人安吏肃。」
2.职官名。唐置,掌理兵甲、财赋、民俗等事。
《國語辭典》:大邦  拼音:dà bāng
1.大国。晋。陆机〈辩亡论〉:「于时大邦之众,云翔电发。」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初祁大邦,惟桑惟梓。」
2.大城。《儒林外史》第一回:「此番到大邦去处,或者走出些遇合来也不可知。」
《國語辭典》:大邑  拼音:dà yì
1.大城镇。如:「通都大邑」。《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
2.大国。《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漢語大詞典》:五都
(1). 战国 齐 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战国策·燕策一:“王( 齐宣王 )因令 章子 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 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五都之兵。” 司马贞 索隐:“五都即 齐 也。按,临 淄 是五都之一也。”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汉 以 洛阳 、 邯郸 、 临菑 、 宛 、 成都 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於 长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长安 东西市令及 洛阳 、 邯郸 、 临甾 、 宛 、 成都 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 三国 魏 以 长安 、 谯 、 许昌 、 邺 、 洛阳 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许县 为 许昌县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长安 、 譙 、 许昌 、 鄴 、 洛阳 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歷五都。” 李善 注:“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群吏,皆厚其餼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