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人
(1).朝廷中执掌大权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重人者,能行私者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地大以远,故常选用重人;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明史·马永梁震等传赞:“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齟齬不相入也。”
(2).谨慎而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据体度以动静,每清详而无悔者,重人也。”
(3).押送重车的人。左传·成公五年:“ 晋 侯以传召 伯宗 。 伯宗 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 杨伯峻 注:“重人,押送重车之人。”
《国语辞典》:只重衣衫不重人  拼音:zhǐ zhòng yī shān bù zhòng rén
(谚语)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形容人很势利。《黑籍冤魂》第二○回:「这训蒙本来没有道理,但官场是个势利世界,只重衣衫不重人的,你出客衣服,总须办几件。」
《國語辭典》:多重人格  拼音:duō chóng rén gé
一种解离性的精神官能症。在压力下,一个人表现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完整的人格系统,每个系统各具独特的认知、思考、情绪与行为表现等模式,并且各有其相当稳定的特性。
《漢語大詞典》:祇重衣衫不重人
比喻只重视外表,而不重视内容。五灯会元·临济宗·继昌禅师:“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
《國語辭典》:双重人格(雙重人格)  拼音:shuāng chóng rén gé
解离性身分障碍症的临床症状,个体出现两个独立的人格,其存在的模式、思考方式、感觉和行动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分類:个人品质
《國語辭典》:两重人格(兩重人格)  拼音:liǎng chóng rén gé
参见「多重人格」条。
《國語辭典》:人道  拼音:rén dào
1.做人的道理。《易经。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2.人伦。指社会的伦理关系。《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史记。卷二三。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
3.发生性关系。元。施惠《幽闺记》第二二出:「一时见君子,匆匆遽成人道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气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
4.尊重人类权利,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5.佛教用语。六道之一。指人类。
《國語辭典》:人道主义(人道主義)  拼音:rén dào zhǔ yì
一种尊重人类价值,以谋求全体人类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强调博爱精神,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差异,承认人人平等,肯定人性。并以伸张正义,维护人权,同情弱小和救济贫困,反对政治迫害及种族歧视为其主要内容。
《國語辭典》:析律贰端(析律貳端)  拼音:xī lǜ èr duān
割裂曲解法律条文,随意加重或减轻应判的罪刑。指官吏徇私枉法。《汉书。卷八。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唐。颜师古。注:「谓分破律条,妄生端绪,以出入人罪。」
《国语辞典》:意识流电影(意识流电影)  拼音:yì shì liú diàn yǐng
一种电影类型。这种电影注重人物下意识的活动,在人物内在思想、感情和非理性的精神层面的物象化表达,常随著自由联想方式,在剪辑、布景、灯光等方面,去模拟和表达人的潜意识状态。
《國語辭典》:爱才若渴(愛才若渴)  拼音:ài cái ruò kě
爱惜人才就像口乾思饮般渴切。形容非常珍重人才。《清史稿。卷五○四。艺术传三。王时敏传》:「爱才若渴,四方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于时,为一代画苑领袖。」《老残游记》第六回:「宫保爱才若渴,兄弟实在钦佩的。」